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四季养生】冬至养生知多少?补对了,身体健康一整年!

发布日期:2021-12-21


谚语讲道:“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的最大的习俗莫过于吃饺子了。然而这种冬至的习俗,其实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期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此时。正值冬季,大雪纷飞,十分寒冷。白河两岸老百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伤了。张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建起医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用水煮,然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似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问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被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形状,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


冬至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候,深圳的此时也迎来了冷空气并伴随降雨,因此防寒保暖就成为冬至养生的第一要务。


头部:“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为充足,也最为耐寒。不过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耐寒能力较差,不能以常人度之。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好外出戴上保暖的帽子、围巾,并避免顶风行走。


腹背: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万一受寒,即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如导致心脏病发作、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特别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影响到生育健康,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另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因此加件衣,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最好也能穿件背心或马甲;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手足:保护手部,戴暖和的手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擦一些防止皴裂的油脂性护肤品。穿秋裤,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特别容易腿脚冷,腿不好了,行动就不方便了,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双腿,保暖。寒从脚起,脚部的保暖更加不得忽视,尤其是在冰雪的冬季。记得出门穿暖和的鞋。


“气始于冬至”,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此,冬至之时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天灸正是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理论及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选用辛温芳香、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中药研末调制,在“三九灸”敷贴穴位,来提高机体免疫力。


天灸具体敷贴流程如下:

1、挂号:可现场或网上挂号(天灸号);

2、开单:到天灸开单处找医生开具天灸治疗单;

3、缴费:可通过手机扫码或自助机缴费;

4、贴敷:持缴费凭证及治疗单前往男女指定敷贴区进行天灸敷贴。



贴药时间:

每次贴药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以皮肤发痒或灼热的感觉以及耐受程度作为观察指标,以皮肤潮红为度,避免灼伤。儿童因皮肤娇嫩以不超过0.5-1小时为宜。


贴敷地点:

1.二门诊部(福华路1号)成人在门诊二楼治未病中心,儿童在门诊三楼儿科门诊;

2.一门诊部(解放路3015号)在时珍大厦三楼输液区;

3.我院下设社康部小区居民可就近前往对应社康中心。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