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岸柳青青,小麦拔节,正是植物萌芽、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一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就意味着气候进入了冷热交替的阶段。而此时,随着阳气渐盛,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大量气血从内向外运行,使人肝郁气滞、肝胆湿热。从而出现春困、头晕、烦躁、头痛、湿气重等诸多不适。因此,要格外注意养生了,否则易患多种小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具体如何养生呢?
持“阴阳平衡之状态”,顺“春燥节气之特征”,以“和”为贵,以“平”为期,养神为主,注重饮食、起居调摄。
一、起居
早睡早起宜养肝,春分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春分后,人们迎来了“羽绒服与短袖齐飞,雪地靴共人字拖一色”的时节。出门到底穿什么成了让人头痛的事情。春分过后气温虽然升高了,但昼夜温差较大,且不时会有寒流侵袭,减衣需有度;因此要注意“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上班族建议在办公室准备一件外套,在下班或突然下雨的时候可以及时保暖。此外,在阳光明媚的中午,人们可以多晒晒太阳,有利祛散冬天积累的寒气。同时,多开窗户勤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对肝脏等都有诸多好处。
二、情志
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戒骄戒燥,做到心平气和。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不利于肝气疏泄。
三、运动
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放风筝,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四、饮食
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昔日岭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春分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豆芽、蒜苗、豆苗、莴苣都正当季。多食用时令的蔬菜水果,对养生大有裨益。春季皮痒,湿邪作怪。祛湿止痒,可多吃薏仁、赤小豆、土茯苓,少食生冷,烹调多用葱姜蒜。
五、茶饮
除了吃春菜,还有另一种春分时节必不可少的养生方式,能够让人身心舒畅的方式——温杯烫盏,慢火煮茶。面对春燥带来的肝郁气滞、肝胆湿热,喝茶可以实现清肝、柔肝、疏肝、护肝利湿的功效。而且还可健脾利胃,促进体内气血运转,使体内之气通畅。春分后,地湿之气渐升,晨时有露,夜有霜。加上现代人的生活作息,祛湿是一大难题。喝茶可以让口舌生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又利尿祛湿,如“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鸡蛋花)。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