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四季养生】夏至养生要点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6-21


“冬至馄饨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此时北方新麦已经登场,吃面是夏至最重要的习俗。


夏至养生要点: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


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一阴长”,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必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


1、夏至宜晚睡早起

起居调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直吹,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2、夏至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4、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

根据五脏、五味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时多食咸味以补心,因咸入肾,补养肾水,肾水上行以敛心火,不致心火过旺。



夏日常备消暑汤

山楂汤:

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绿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是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豆类。但体质虚寒的人建议不要频繁饮用。


冬瓜汤:

冬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之功效,是夏天消暑汤水之首选。


2022年三伏天灸敷贴时间(阳历)

伏  前 灸:2022年7月6日(周三)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初      伏:2022年7月16日(周六)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中      伏:2022年7月26日(周二)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中 伏 加 强:2022年8月5日(周五)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末      伏:2022年8月15日(周一)    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