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专家解释说,按照气候学上对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了秋季的气候。虽然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但此时的气候依然炎热多雨,继续保持夏季的特点,而要想真正进入秋天,恐怕还得要再等一等了。
立秋时节养生:
1、防暑防燥。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2、调理脾胃。
炎热的天气会降低人们的食欲,而且很多人喜欢吃冰凉的食物降温,这样子很容易损伤脾胃的。虽然说立秋过后天气不会那么炎热了,但是人们的脾胃依旧比较虚弱,所以说,人们需要及时调理脾胃。其中立秋后调理脾胃要注重清热、健脾、利湿,这样子才能促使身体内的湿热邪气伴随着尿液被排出去,从而帮助恢复脾胃功能。因此,建议多吃有助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菠菜、卷心菜、红薯、苹果、南瓜等等。
3、养阴润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预防感冒。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勤做运动。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李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