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什么?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及皮肤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如泪腺和唾液腺等)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可归属于中医“燥证”、“燥痹”、“燥毒”、“虚劳”、“消渴”等范畴。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特点是阴津亏虚为本,燥热火气为标,从而表现为两目、口腔、皮肤、阴道等的燥热津伤之象。
饮食讲究知多少

食物要新鲜,荤素搭配,少食多餐,保证充足的营养。
饮食要清淡,忌吃油炸食品,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等。
多吃胡萝卜,补充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
吃补药时不宜吃鹿茸、肉桂等燥性很大的食物。
宜食偏于甘凉滋润,多吃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豆豉、丝瓜、芹菜、红梗菜、黄花菜、枸杞子、淡菜、甲鱼等清凉食物。
水果多食西瓜、甜橙、鲜梨等。以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藕汁(或甘蔗汁)、麦冬汁各适量和匀,代茶频饮。
口舌干燥者可以常含话梅、藏青果等,或常饮酸梅汁、柠檬汁等生津解渴饮料。
忌食辛辣、香燥、温热之品,如酒、浓茶、咖啡及各类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鹿肉,以及姜、葱、蒜、辣椒、胡椒、花椒、茴香等,以防助燥伤津,加重病情。
食疗推荐
莲心茶
麦冬12克,莲心3克,绿茶3克。上三物以沸水冲泡饮用。每日一剂,不拘时频饮。
菊花罗汉果饮
白菊花9克,罗汉果一只。上二物放茶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不拘时频饮。
枸杞红枣汤
枸杞10克,红枣3-5枚。上二物放茶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可加适量冰糖。每日一剂,不拘时频饮。
百合梨汤
大雪花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将梨洗净切成菱形块,与三药加水同煮,待梨八成熟时放入适量冰糖,取汤食用。
芹菜大枣汤
鲜芹菜( 下部茎段)30克,大枣10枚。将芹菜洗净,切段,大枣去核,加水煮沸后,分2次饮服,每日1剂。
沙参藕粉
藕粉2匙,冰糖5克,沙参、麦冬、桑叶各10克,生地黄5克。先将后四味药材水煎煮30分钟,取过滤液,放入冰糖与藕粉调成稀糊状食用。
枸杞炖银耳
枸杞子5克,银耳10克,杭菊3克,冰糖100克,鸡蛋少许。先将银耳用热水泡胀,洗净,与枸杞、杭菊待用。沙锅内放入清汤旺火烧沸,打入蛋清,放人冰糖,再放入银耳和枸杞,稍炖后撒入杭菊即可食用。
秋梨燕窝
秋梨1个, 燕窝、冰糖各3克。将秋梨去核, 燕窝泡软, 冰糖捶碎, 将二者同纳入梨心中蒸熟。早晚各服食1 次。
无花果杏仁雪梨糊
无花果5个,北杏仁15克,雪梨1个,山药粉、白糖各适量。北杏仁用开水浸泡后去皮,雪梨去皮洗净、切细,同无花果等共捣烂如泥,而后加入山药粉、白糖及清水适量调成糊状,倒入沸水锅内煮熟即成。
护理诀窍
多喝水
一天的补水量应达到2000至2400毫升,早上起床先喝700毫升水,可稀释血液、清洗肠道。
眼睛护理
伴有干燥性角、结膜炎者,可用1%甲基纤维素加生理盐水(人工泪液)经常点眼,可缓解眼干症状,防止眼部并发症;除有特殊指征外,应避免使用皮质激素类药,以免使角膜变薄,发生穿孔;利尿剂、某些抗高血压药对唾液腺及泪腺有抑制作用,应慎用。
皮肤护理
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选用中性肥皂。勤换衣裤、被褥,保持皮肤干燥。
口腔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或刷牙的习惯;定期作口腔检查;有口腔溃疡及龋齿等口腔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可经常用金银花、白菊花或乌梅甘草汤等代茶频服或漱洗口腔。
呼吸道护理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保持在18℃~2l℃,可以缓解呼吸道粘膜干燥所致干咳等症状,并可预防感染;
鼻腔干燥者可用生理盐水滴鼻,忌用油性润滑剂。
心理疏导
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态平和有利于气血通畅,可避免因情绪受到刺激而导致的上火。
有了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肖敏医生的上述加湿攻略,天气干燥综合症不用怕!

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
肖敏医生
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代谢病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擅长治疗风湿病,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等。
科室介绍

专科实力:广东省中医风湿病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风湿病特色专科,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筹备组挂靠单位。在学科带头人张剑勇教授的带领下,2003年成立深圳市首个痛风专科,2005年创建了深圳市中医院痛风爱心俱乐部,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俱乐部”牌匾,2011年获得深圳市“青年文明号”,2015年获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称号,2016年成功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风湿病团队,2018年获得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风湿病科。专科人才精良,梯队合理。主持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1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540多万元,取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参与尪痹片、盘龙七片、问荆合剂等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出版《痛风快乐生活一点通》等著作24部,参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制定工作。
临床服务: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以“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衷中参西”的指导原则,将中医药的整体治疗、平衡阴阳、标本兼治与西医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减毒增效”的优势,在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病治疗上,取得满意疗效。
优势病种:拥有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三个专病门诊,对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产后身痛等风湿类疾病有独到之处。
特色制剂:研制了六高康颗粒、痛风泰颗粒、护肾痛风泰颗粒、秦皮痛风康颗粒、顽痹泰颗粒、通痹泰颗粒、热痹泰颗粒、湿热痹泰颗粒、六高康膏、护肾通痹膏等方药 ,广泛应用于珠三角地区,有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