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的区别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IgG 介导的免疫反应。
食物过敏症是对食物或食物成分的异常免疫反应,通常由天然蛋白质所引起。已知有两种类型的异常免疫反应:由免疫球蛋白IgE 介导的快发性超敏反应和由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联系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病,食物不耐受可与sIgE 阳性同时存在。两者由于作用的介质相同,因此临床表现类似。
食物不耐受的处理
一、检测
食物不耐受14项检测包括:
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鳕鱼;
大米、玉米、虾、蟹、大豆;
蛋清/蛋黄、西红柿、蘑菇和小麦。
另外进一步还可以进行90项的食物不耐受检测, 包括:
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
针对检测得到的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的不同, 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级:
阴性不耐受、轻度不耐受、中度不耐受、重度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阳性说明体内存在异常免疫反应,检测阴性不能排除诊断,因为食物抗原成分经烹调、消化后易发生改变。食物种类繁多,不可能进行全面检测,加上某些诊断试剂稳定性的变异等因素均可导致检测结果的假阴性。
因此,对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还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等来进行全面分析。
二、治疗
调整饮食是解决食物不耐受的最佳途径,依据食物不耐受分级标准可将食物安全程度进行分级,使用忌食、轮替、重新纳入等处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食物过敏的处理
遇到食物过敏,同样要先诊断后治疗,不过和食物不耐受不同的是,食物过敏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一、诊断
目前食物过敏的诊断尚未完全明确,大多会进行点刺试验、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的综合结果来评判。
二、预防
食物过敏通常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风险高等特点,在西方国家,食物过敏已属于住宅内好发的高危疾病,所以,相比较食物过敏的诊断和事后急救而言,提前预防和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做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更加重要。
食物过敏的主要危险因素
阳性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纯母乳喂养时间短于4个月;
辅食添加不当。
降低食物过敏患病的关键
早期明确诊断;
及早将过敏食物从病人食谱中彻底排除;
及时给予喂养指导。
三、治疗
目前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尚未得到一致认可,大多数为探索阶段。
由于食物过敏患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
对于某些食物,可采取让患者逐步递增式摄入的方法,来达到使患者对其脱敏的效果。
目前普遍可行的食物主要是牛奶,而花生、坚果一类的食物,虽也可使用相同的方法,但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疗效不明。另外,对于海鲜等其他引起过敏的食物,尚未找到有效的脱敏方法。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