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时节是养生保健好时节,因为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而人体阳气上升,正是滋养身体,祛病除病的好时机。
惊蛰吃梨
民间流传着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加之一些细菌开始活跃繁殖,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口干舌燥、咽痛音哑。
不妨试试姜梨饮
(此方出自《医钞类编》)
鸭梨1个,生姜3片,一同榨汁服用。
鸭梨润燥解毒、清肺利咽;生姜化痰宣肺、顾护脾胃,两者配合增强了化痰功效,却没有寒凉伤胃的弊端,适宜儿童及老年人服用。
酥梨1枚,去核切片备用;生山楂5个,去核备用。
先将大米50克煮粥,再放入梨片和山楂,再煮5分钟即可出锅,饭后温热服食。
酥梨和山楂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果胶含量也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二便。
酥梨比起鸭梨养阴功效更强,更适合初春防治高血压、眩晕、便秘使用。
养肝防“春困”
《黄帝内经》记载:肝为罢极之本。“罢”,音义同“疲”,说明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惊蛰时节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些“春困”症状正是肝失所养的表现。
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以养肝为要务,不妨试试淡菜枸杞粳米粥
淡菜20克,枸杞子10克,粳米60克。将淡菜除去杂质,洗净,和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钟,拌入枸杞再煮10分钟即可。
淡菜是海蚌的一种,也有的叫青口、贻贝、海虹,是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一种食材。
《嘉祐本草》记载其:治虚劳伤惫,精血少者,及吐血,妇人带下漏下,丈夫久痢,并煮食之。这款粥同时融合了滋阴助阳的枸杞、健脾益胃的粳米,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的患者食用,对甲状腺结节、慢性肝炎、少弱精及备孕人士也有帮助。
可以多吃银耳、淮山、鸭血、红枣、菠菜等益阴柔肝的食物。
减少摄入酒精、咖啡、浓茶。
避免熬夜,早睡早起。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