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办公室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颈肩腰腿痛等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别担心,良好的功能锻炼可以调节阴阳、畅通气血,改善骨骼、肌肉劳损,一起学习通经健脊六式吧~
通经健脊六式撷取中医整脊学经典理论,参考多种传统功法,以经络学说中十二经气血流注为序进行编排,将“摩腹”、“固握”、“鸣天鼓”“吐纳”等经典方法巧妙融合,精编为六式。
操作步骤、作用及注意事项:起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从躯体两侧提至下腹前约一拳处,掌心向内,调息凝神,正视前方。
第一式:指压中府扩胸肺
步骤:前臂交叉上抬,双手中指尖点按于对侧中府穴处,以指尖为定点上举双肘,仰头曲颈,双上肢伸展,从躯体两侧划弧形,恢复起势姿态。
作用: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起于手太阴肺经,本式以肺经起始穴位-中府穴为全套功法开端,符合机体气血流注规律。双上肢上提胸廓、仰头曲颈可调节长期弓背、弯腰等不良姿势导致的胸椎生理曲度变大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小,改善因其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注意事项:仰头曲颈不宜过久,双手自上方分开后,头部缓缓恢复平视状态。
第二式:掌摩脾胃通阳明
步骤:腰部转向一侧,同侧上肢由下而上划弧,同时对侧手掌贴腹部随动随摩腹。左右交替进行。
作用:气血出肺经后,经手足阳明经传至足太阴脾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本式中“摩腹”动作可补益脾胃、调达气机。头手协调,向后上方可拉伸颈胸部肌肉、松解粘连,配合腰部旋转,可改善脊柱及肩胛骨关节活动范围。
注意事项:掌贴腹部摩腹时不宜过于用力,自觉舒适为度。
第三式:固握冲拳增气力
步骤:马步立位,双手拇指置于劳宫穴处,其余四指屈指成握拳状,置于腰间。单手冲拳,后变拳为掌,前臂外旋,变掌心向上后固握收回。左右交替进行。
作用:气血出脾经传至心与小肠经,本式中“固握”时拇指按于心经“劳宫”穴之上,能够安心神、强气血。上肢冲拳与下肢马步站桩相配合,益于加强四肢肌力,改善肢体稳定性与协调性。
注意事项:冲拳、握拳、收拳时注意发力。下肢不适者马步不宜过低,可直腿跨步进行。
第四式:抚项伸腰理膀胱
步骤:上肢伸展,从身体两侧划弧,右手向上掌贴于项部,左手向下背贴于腰部,同时腰部左旋成左弓步,双手协调曲颈挺腰。左右交替进行。
作用:气血出小肠经后入足太阳膀胱经,本式双手抚按膀胱经气血循行部位,配合弓步压腿加强腰大肌、腹部肌群及股内收肌群的锻炼,使腰椎两侧受力平衡,利于膝、盆、腰力线整体协调。
注意事项:弓步挺腰动作不宜过大,以自觉肌肉有牵拉感为度,下肢不适者弓步不宜过低,可直腿跨步进行。
第五式:打躬击鼓助肾气
步骤:双手向上,掌心贴住双耳,五指自然置于后枕部,双手食指从中指末端指间关节上向下滑动,敲击后枕部,同时俯身下腰,再缓慢直立。
作用:气血经膀胱经传至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耳,本式中“鸣天鼓”动作叩脑髓以振奋精神,具有调补肾气、聪耳明目功效。同时,腰椎前屈运动,对于因久坐、久立等不良习惯导致腰背部肌肉长期负重、紧张,继发椎间隙变窄、后关节腔变窄等具有缓解作用。
注意事项:俯身下腰不宜过低,应循序渐进,以自觉能耐受为度。
第六式:“嘘”字疏肝气血通
步骤:嘴角横绷,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向上,左右分开。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下落,垂于体侧。
作用:气血出肾经后经心包与三焦经循行,后由胆经入足厥阴肝经。肝五行属木,喜条达,故本式以“嘘”字功法吐纳以条达气机,疏通肝气。深呼吸有助于排出肺内残气、锻炼膈肌、肋间肌等,配合中医吐纳功法具有稳定情绪、缓解焦虑功效。
注意事项:念“嘘”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以通肝经。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林远方、周灵通、李鹤、郭倩、护理部徐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