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擅于养生调理的岭南人,在日常的老火靓汤中,开始向膏方专家寻求一贴滋补调养膏方,这正是“宁得一料好膏,不必金玉满车”的由来。膏方历史悠久,起源于汉唐,到明清时更趋完善和成熟,古代膏方多为达官贵人享用,现如今,膏方已成为老百姓营养滋补和预防疗疾的保健方法之一。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
膏方,又称膏滋,是指中药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是古代皇宫贵族享用的高级滋补养生之品。中医名家秦伯未先生云:“何谓膏?正韵泽也。膏方者,博雅润泽也。盖煎熬药汁或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秋冬进补膏方,可调阴阳、补五脏、益气血、助正气,祛病养生,疗效显著,服用方便,适用性广。在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延年益寿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
膏方特点: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因素,充分发挥中医的“三因制宜”理论。
1、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四季的阴阳的变化影响着人体各个方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随着气温的下降,大自然的阳气潜藏于土下水里;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所以,冬日的养生应当顺应自然界的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添精补肾”为主。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厚稠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是这个时节最佳的养生保健之品。冬季可以适时根据个体的阴阳寒热虚实不同情况服用膏方,可以强体防病。膏方于身体,犹如园丁予树木施于的底肥,为来年春天的升发打下重要的基础。
2、因地制宜
岭南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水经注》载:“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其北有群岭阻隔,且其地势低下,南部则濒临海洋,水汽充沛,受炎热天气影响,湿气蒸腾而上,因群岭阻碍,水湿之气闭塞难散。所以岭南地区气候特点为“天热地湿、温高湿重”,导致人群多外患湿热而内虚,易兼夹气虚、阳虚、痰湿等。此外高温天气易使人津气两伤,同时岭南地区雨水充沛,湿气弥漫,更易损伤脾胃。
由于岭南地区高温潮湿、临海等地理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岭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带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的随之增加,加上长时间使用空调,贪饮生冷冻物及饮用凉茶的习惯,多食海鲜、荔枝、龙眼、榴莲等湿热的食物,更伤脾胃,加之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短,造成人体调节机制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精元耗亏。
根据岭南地区独特体质,制作的膏方俗称“岭南膏方”。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春夏就不易发作,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国民间素有秋冬进补的习惯,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秋冬时天气温降低,热量耗散多,胃肠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其他季节强,此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储存为自身物质。通常认为膏方滋腻,这只是针对于某些纯滋补类膏方,而岭南膏方根据岭南独特体质,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膏方,增强益气、补阳、祛湿、化痰等功效,并且根据四时变化而衍生出四季膏方,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因人制宜
膏方注重人体阴阳平衡,用缓补之法进行治疗和调解,适用的人群多,如体质虚弱或偏颇明显的亚健康人群;手术或病后康复人群;体质羸弱的儿童、女性和老人,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慢性病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深圳市中医院保留自制膏方的传统,注重岭南地区的人群特点,积累多个名医专家的经验,膏方的制作,采用优质原料、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方式,并由医院有着多年膏方熬制经验的专业药师把关,一方一锅,定制完成。现有35个品种协定膏方,膏方涵盖了治未病中心、肾病科、呼吸科、妇科、产科、儿科、肿瘤科、风湿科、男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除了我院制定的协定膏方外,还可以量身订制很多个性化膏方,“一人一方”、“一人一锅”的膏方,各个医生都要从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病症、不同的季节等诸多方面要素进行考量,从而量身定制合适自身的膏方。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