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失眠怎么办?中医药“十八般武艺”,助您好睡眠

发布日期:2024-04-29

当今社会压力大,越来越多人饱受失眠困扰。尝试了服用褪黑素、助眠药物、冥想等诸多方法,睡眠也是时好时坏,既影响工作又影响健康。

如何判断您是否失眠了?快看看您有没有以下症状:

1.入睡困难,卧床30分钟仍无法入睡。

2.睡眠维持困难,即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眠。

3.对睡眠质量不满意,感觉醒后仍有疲惫感。


失眠怎么办?中医药来帮忙!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基本上所有失眠均与“心”有关。临床上多见有情志不遂,肝郁扰心;思虑劳倦、内伤心神;惊恐、房劳伤肾,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等因素,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失眠。中医针灸通过辨证,采用各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祛除邪气,使“心”得安。


十八般武艺来助眠,一起来看看~

针刺调神法:毫针针刺可以调理阴阳跷脉,安神助眠。通过辨证选穴配合“调神五穴”进行针刺,可以调节阴阳跷脉及脏腑阴阳平衡,达到安神助眠效果。



岐黄针疗法: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肝、脾、肾有关。岐黄针刺激相应背俞穴或募穴,起到疏肝解郁、调和心脾、交通心肾、安神助眠的作用。岐黄针疗法具有“轻、快、少”的特点,每次取2至4穴进行针刺,不留针,治疗时长1至2分钟即可。



穴位埋线法: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线放置于穴位,通过对特定穴位和组织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补益气血等功效,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目的。在助眠方面,通过辨证选穴进行埋线治疗,能够起到疏肝解郁、调神助眠的作用。作用时间久,2至3周治疗1次。



推拿助眠法:利用推拿的揉、按、勾、压等手法作用于头面部百会、太阳、攒竹、风池等穴位,引阳入阴,同时配合气息的导引,达到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


红炉拨筋罐:对于平素怕冷、容易感冒、颈背腰痛的失眠伙伴们,可以来试试红炉拨筋罐。它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拥有揉、碾、推、点、按、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共奏温经通络、补阳安神的功效,舒适度良好。



督脉灸或任脉灸: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对于体质虚寒、经常拉肚子或排便无力的患者,在督脉或任脉进行隔姜灸治疗,具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推动气血,祛瘀通络的功效,使得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睡眠安稳。



平衡火罐法:综合了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多种手法,专门针对背部、关节经络腧穴进行牵拉、挤压、弹拨、点揉等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祛邪安神的作用。在“酸爽”后体会久违的心神安宁。



耳穴刮痧:“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上分布的穴位就像倒置的胎儿,与人体脏腑、经络腧穴、四肢百骸互相沟通。耳穴刮痧是用刮痧器,蘸取油类介质,采用温和手法对耳前、耳背、耳周进行刮拭,使耳部充血潮红,起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达到安神助眠的作用。同时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可以让疗效更长久。



特制丸药:选用针灸科杨卓欣教授几十年临床经验药方制成的纯中药丸剂——“解郁安神丸”及“补虚安神丸”,适用于气虚、气郁等所致的失眠。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属于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发放特殊波形的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调节脑电波活动,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从而治疗失眠症及焦虑、抑郁等。CES能全面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并且疗效持久。



注意事项:

1.通过医生面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避免空腹就诊(空腹针刺可能容易晕针)。

3.养成规律作息习惯,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咖啡等。

4.尽量23:00前上床睡觉,睡前不看手机等。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康复中心 黄奕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