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4-11-24

胆囊息肉是体检报告中异常项目里的“常客”,同样是胆囊息肉,有些人不需要切除,定期复查即可,而有些胆囊息肉却会快速生长,甚至有癌变的可能。由于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平时人们很难从症状上感觉到它的存在,就更不会知道自己患了胆囊息肉。

今天,小编带你听听深圳市中医院肝胆专家团队怎么说……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即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临床上以非肿瘤性息肉居多,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局灶性胆囊腺肌症等。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最为常见。


胆囊息肉形成因素?

1. 胆固醇代谢异常: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增加胆汁中胆固醇浓度,促进胆固醇结晶沉积,从而引发胆囊息肉的形成。

2. 慢性胆囊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引起胆囊内壁增生,导致息肉形成。 

3. 胆汁淤积:胆汁流通不畅增加胆囊内压力,促使息肉形成。 

4. 遗传因素:家族史和基因突变在息肉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发现胆囊息肉需要做手术吗?

根据《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胆囊息肉需行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如下:

1.当胆囊息肉的直径≥1cm时,无论患者是否伴有胆囊结石,都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2.对于胆囊息肉的大小在6至9mm之间,如果患者存在胆囊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在患者适合手术并接受手术的情况下,推荐进行胆囊切除术。 

3.如果患者在随访期间胆囊息肉的体积增加≥2mm,也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什么情况适合中医保守治疗?

对于未达到手术指征的胆囊息肉患者,可以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并结合定期随访观察。中医保守治疗旨在通过中药或针灸来减轻症状并改善胆囊功能。同时,患者应注重日常保健措施,比如调整饮食习惯,增加适量运动,以促进胆囊健康和功能恢复。


中医治疗:针药并施疏肝利胆

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与肝胆气滞、湿热蕴结、痰湿阻滞有关。中药治疗主要通过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等方式调理。常用药材包括柴胡、茵陈、郁金、半夏等,这些药物能够疏通肝胆、排泄湿热、化解痰浊,从而减少息肉形成,促进胆囊功能恢复。

针灸调法

针灸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胆囊功能,常用于疏通肝胆经气滞、缓解胆囊炎症。常选取的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胆囊穴等。针灸不仅有助于调理肝胆气机,还能缓解因胆囊息肉引发的不适症状,辅助中药治疗,提升整体疗效。


胆囊息肉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预防胆囊息肉,需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

1. 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规律运动:适度锻炼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降低息肉风险。

3. 情志调理:保持良好情绪,防止肝胆气滞。

4.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应每年进行超声检查,早期发现息肉。


中西医结合防治胆囊息肉的优势?

1. 西医通过定期检查、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可以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 

2. 中医则从整体入手,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帮助预防息肉复发。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防治胆囊息肉。


检发现胆囊息肉却不知道去哪里就医,绿色转诊通道快来看看!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与肝胆临床科室(外一科)刘嘉林专家团队建立相互协作互通关系,为客户提供绿色转诊通道,确保体检者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绿色转诊服务内容涵盖“专家一对一、医院住院绿色通道、特邀专家手术预约”。

绿色转诊服务流程:可在“深圳市中医院”公众号挂“体检门诊”号源→体检者前期与体检科门诊医生沟通→体检科医生给出意见→体检者确认→通知体检者届时专科就诊→检测治疗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 田恒宇 体检科 刘碧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