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高血压病与中风:沉默的杀手与中风之间的联系

发布日期:2025-05-10

高血压(Hypertension)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悄无声息地损害血管和器官。而中风(Stroke)则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了解高血压与中风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健康威胁至关重要。



【高血压:血管中隐性敌人】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通常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

1. 动脉硬化

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容易破裂或堵塞。

2. 心脏负担加重

心脏需更用力泵血,可能导致心肌肥厚甚至心力衰竭。

3. 肾脏损害

过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影响肾功能。

4. 脑部血管病变

这是中风发生的关键因素。



【中风:高血压的致命后果】

中风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中风(占80%):由于血栓或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出血性中风(占20%):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高血压如何引发中风?】

1. 动脉硬化与血栓形成

高血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壁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可能引发血栓,堵塞脑动脉(缺血性中风)。

2. 血管破裂风险增加

长期高血压使脑部小动脉变脆,血压骤升时(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性中风)。

3. 微小血管病变

高血压可损害脑内微小血管,导致腔隙性脑梗死(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中风)。



【尽早发现并控制血压远离中风】

1. 尽早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24h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2. 定期监测血压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至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至5分钟。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睡前1小时内测量。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天进行家庭血压测。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至2天的家庭血压监测。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低盐饮食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1茶勺),最佳目标是<1.5g/天。

多吃蔬果

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降低血压。推荐钾的摄入量3500至4700mg/天。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每周90至150分钟的抗阻力量练习(如哑铃、弹力带、自重或器械)。

戒烟限酒

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者降低酒精摄入:男性≤20g/天,女性≤10g/天,最好戒酒,避免酗酒。

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18.5至23.9kg/m2,控制腰围至男性<90cm,女性<80cm。

合理用药

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ACEI、ARB、钙拮抗剂等),不可随意停药。


警惕中风先兆

FAST原则识别中风早期症状

Face(面部下垂)

Arm(手臂无力)

Speech(言语不清)

Time(立即就医)



最后,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告诉大家,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定期体检,可以大幅降低中风风险。记住:控制血压,就是保护大脑!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高血压与中风的关系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09), 985-103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10), 40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黄柳玲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秦秀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