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免疫系统“认错人”?反复流产的隐藏真相!

发布日期:2025-05-16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三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遗传、免疫、凝血机制/血栓前状态(PTS)、解剖、感染、内分泌及环境等因素。其中免疫因素常常起关键作用,一起来看看免疫失衡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从进化生物学角度来看,胎生动物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进化动力的推动下,正如祖先从无性繁殖进化出有性繁殖的方式,动物从卵生繁殖演进到胎生繁殖。


胎生繁殖具有双重进化优势: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子代存活率和营养供给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亲代抚育行为的提升,强化了母子间的社会联结。

然而,胎生繁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免疫排斥。从免疫学角度而言,胎儿作为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因其携带50%父系抗原),面临母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挑战。



那么,胎生物种如何克服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呢?


【克服免疫排斥的机制】

1. 胎盘的屏障作用: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的重要界面,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起到屏障作用。与母体血液直接接触的胎盘绒毛由合体滋养层包裹,而合体滋养层是没有细胞间隙的,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胎儿可溶性抗原进入到母体血液中的可能性,进而减少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反应。

 

胎盘含有的独特的抗原表达模式也降低了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的识别。此外,胎盘还能分泌免疫抑制物质,如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这些激素可调节母体免疫系统,使其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从而减少对胎儿的免疫攻击。

2. 免疫细胞的调节:

母体内存在特殊的免疫细胞群体,如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和调节性T细胞(Treg),它们在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避免其被母体免疫系统攻击,从而防止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

3. 胎儿自身的保护机制:

胎儿细胞表面表达一些特殊的分子,如Fas配体(FasL)等,这些分子可以避免母体免疫细胞对胎儿的攻击。此外胎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 



【复发性流产的免疫相关发病机制】

1.母胎免疫耐受失衡: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免疫系统识别“自我”与“非我”的重要标志。夫妻间白细胞抗原相容性过高,意味着母体免疫系统难以将胚胎识别为“非我”,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来维持妊娠,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因母体免疫系统将胚胎视为异物,无法有效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母体对胚胎产生免疫攻击,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还影响胎盘的形成和发育,增加流产的可能性。

2. 自身免疫异常

部分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 -糖蛋白Ⅰ抗体(抗β2 - GPI)、狼疮抗凝物(LA)等。这些自身抗体可以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导致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引发流产。此外,自身抗体还可能对滋养层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破坏胎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等,其免疫系统处于持续的激活状态,这些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干扰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增加 复发性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可攻击胎儿的组织和器官,同时也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和功能,导致流产的发生。

3. 炎症反应异常

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存在免疫微环境,它们有助于维持母胎免疫耐受和促进胚胎发育。而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这种细胞因子平衡可能被打破,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对胚胎产生免疫损伤,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和着床,从而引发流产。

正常情况下,蜕膜组织主要聚集的是蜕膜自然杀伤细胞(主要起免疫调节功能),而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常有大量异常炎症细胞浸润,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损伤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影响胎盘的形成和胚胎的着床,增加流产的风险。此外,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导致子宫收缩增强,从而不利于胚胎的稳定着床和发育。



【免疫相关治疗】

常见的免疫相关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复发性流产,通过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等,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并降低自身抗体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改善免疫紊乱状态。对于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的复发性流产,通常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肝素治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而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并抑制凝血因子激活,两者联用能有效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降低流产风险。

针对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患者,有的医疗机构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因这两类技术均存在争议,此处不再讨论。



【中医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独特魅力】

中医认为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人体整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有关,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其证型,如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血热等,然后根据不同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免疫功能。

1. 孕前调理 

· 补肾健脾

复发性流产患者多有肾虚的基础,肾主生殖,肾虚则胎元不固。同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不足,难以养胎。可选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以补肾健脾,益气安胎,为受孕和胎儿着床发育奠定基础。

· 调理气血

气血充盈是胎儿正常发育的保障。若气血虚弱或气血不畅,可导致胎失所养或胎元受阻。对于气血虚弱者,常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对于气滞血瘀者,可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


2. 孕后安胎 

· 补肾安胎

受孕后,仍以补肾为主,使肾气充足,胎有所系。常用方剂有寿胎丸加减。

· 益气养血安胎

气血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孕后气血下聚养胎,更易出现气血不足。可选用泰山磐石散加减。

· 清热安胎

若孕妇体质偏热,或孕期过食辛辣温燥之物,导致血热扰胎,可见胎动不安之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保阴煎等方剂。

· 理气安胎

随着胎儿渐长,易影响气机升降,导致气滞,出现胸闷、腹胀等症状。


3. 其他特色疗法 

· 针灸辅助

孕前可根据患者辩证,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等穴位,通过针刺或艾灸,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辅助中药治疗,起到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固摄冲任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安胎之效。

· 心理调节

部分复发性流产患者存在心理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不良情绪可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胎儿。中医可通过情志疏导、中药宁心安神等方法进行调理,如使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安胎饮等方剂。


以上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



在整个中药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营养均衡,忌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和孕妇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生殖健康科钟志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