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隐秘的视力杀手

发布日期:2025-05-2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持续攀升。据IDF第11版《全球糖尿病地图》统计,2024年全球成人(20至79岁)患有糖尿病为5.89亿,占全球该年龄段人口11.1%,其中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仍居首位,达1.48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患病风险与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呈正相关。该病由长期高血糖及其伴随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所致,主要病理特征为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玻璃体积血,重症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作为当前成人致盲的首要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造成患者视功能不可逆损伤,更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该病如同隐匿的“视力杀手”,悄然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健康。



超过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将发展成“糖网”。

· 初诊糖尿病患者中21%已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

· 病程≥15年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达75%。

糖网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不会感受到视力的下降。

随着病程进展,眼底检查可能发现微血管瘤、出血等异常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目睛干涩,视物模糊,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眼前视野缺损、眼前漂浮黑点等症状。

尤其在增殖期,脆弱的新生血管极易破裂,导致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属“消渴目病”范畴。基本病机是“气虚、瘀血阻滞”,其中瘀血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也是消渴目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护理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如何应对糖网?

预防和早期发现是关键。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使患者失明风险下降94.4%,有效缓解消渴目病进展。

Ⅲ期以上重症消渴目病患者需眼科手术等进一步治疗,Ⅰ-Ⅲ期患者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积极干预: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的核心管理策略:

强化血糖、血压及血脂的协同管控。糖尿病患者需严格实施血糖动态监测并维持达标,同时控制血压、血脂,可明显降低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风险。


0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需遵循标准化流程:

所有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均需接受眼底摄片检查,此后每年规范复查。需特别注意的是,T1DM患者在病程满5年后应启动年度监测,而T2DM患者应在初诊时即纳入视网膜病变筛查体系,依据糖尿病类型实施差异化随访管理。


03.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降低糖网的风险。


04.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可以封闭异常血管,减少出血的风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恢复视力。


05.中医护理:

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方剂“青谷重日方”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消渴目病视物模糊、目睛干涩症状。中药眼部雾化技术是传统外治法中“熏”“敷”法的继承与发扬,它通过氧气流量将中药雾化后直接作用于眼部,以温经通络散瘀、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药物分子持久作用眼底从而改善症状与延缓病情进展。配眼部穴位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点揉按压手法对眼周局部穴位刺激以促进眼部经络运行、调和营卫以达到明目之效,改善血液循环、眼睛干涩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穴位按摩方法: 仰卧位,双手拇指指腹点揉睛明穴、丝竹空穴、四白穴、太阳穴,每穴每秒按压1次,治疗时长4至5分钟,点揉时指腹紧贴皮肤,力度轻柔并渗透。加强局部刺激,疏通经络、开窍明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自身的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视力受损的风险。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败隐形杀手,保护视力,拥有更阳光更美好的“睛彩”生活。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张琳琳、张世茂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刘德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