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和脱屑。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湿疹患者表面的污秽,还可以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值数量,但由于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错误的洗澡习惯可能加重病情,其中,洗澡水温是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护理细节。
为什么水温对湿疹患者如此重要?听听皮肤科医生怎么说。
1.高温的隐患:
热水(>38℃)会加速皮肤表面脂质的流失,破坏本已脆弱的皮肤屏障,导致水分蒸发加快,皮肤更加干燥。同时,高温会刺激神经末梢,暂时缓解瘙痒,但随后可能引发更剧烈的“反弹瘙痒”,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湿疹患者都踩过这个雷区,用40℃以上的热水洗澡止痒,结果越洗越红越洗越痒。所以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再次呼吁湿疹患者“不要烫!不要烫!不要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低温的误区:
冷水(<30℃)虽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但过冷的水可能诱发皮肤应激反应,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刺痛或寒战,反而不利于皮肤修复。
3.理想水温的作用:
温水(32至38℃)既能温和清洁皮肤,又不会过度剥夺油脂,有助于维持皮肤pH平衡,为后续保湿护理打好基础。
湿疹患者如何进行日常洗浴以下这几点请牢记:
1. 温度控制:手肘测试法。
建议水温保持在32至38℃(接近皮肤表面温度)。
•简单测试法:用手肘内侧试水,感觉温热但不烫即可(该区域皮肤较薄,对温度更敏感)。
2. 时间限制:5至10分钟为佳。
长时间浸泡(>15分钟)会软化角质层,加剧水分流失。
3. 清洁产品:避免刺激成分。
选择无皂基、无香料、低敏配方的沐浴露。
•仅在手肘、腋下等易出汗部位使用清洁剂,其他部位清水冲洗即可。
4. 保湿黄金期。
用毛巾轻拍吸干水分,避免用力摩擦。
•立即涂抹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霜或医用保湿敷料),锁住水分。
正确的洗澡习惯是湿疹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控制水温、缩短时间、温和清洁、及时保湿,四步结合可有效减少皮肤刺激,修复屏障功能。
通过科学护理,湿疹患者也能享受舒适沐浴,重拾健康肌肤!下次洗澡前,不妨先调好水温,给皮肤最贴心的呵护!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护理组蒲继红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