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不起胳膊,走路姿势不稳,无法独立穿衣、洗漱……中风后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针灸“靳三针”疗法,改善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值得一试!
了解中风肢体运动障碍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患病后,常常会让身体一侧的肢体变得不灵活,比如上肢抬不起来,拳头也握不住;下肢走路费劲,走路的姿势也不稳当。连日常穿衣服、洗脸、刷牙、上厕所这些简单的小事也难以完成,还影响正常社交,患者在心理上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靳三针” 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创立的,是靳瑞教授历经多年临床实践与潜心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特别有效的针灸配穴方法。该疗法之所以叫 “靳三针”,是因为这里面好多穴位的组合,常以三个穴位为一组。在针灸领域,“靳三针” 疗法颇具影响力,尤其是在治疗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上,有独特的优势。
“靳三针”为啥能治疗中风肢体运动障碍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风之后肢体运动不好,大多是因为气血在身体里堵住了,经络也不通畅了。 “靳三针” 通过用针去扎一些特定的穴位,就好像将堵住的河道进行疏通一样,让气血能顺顺当当在经络里运行起来。气血一通,就能给肢体提供足够的营养,这样肢体的肌肉、筋骨就能慢慢恢复正常功能,肢体运动能力也随之改善了。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扎这些穴位能刺激神经,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变得正常,还能促进大脑神经发生一些好的变化,帮助那些受损的神经功能一点点修复、重新变好,进一步让肢体运动功能慢慢恢复。
常用的穴位组合
上肢三针:一般会选曲池、外关、合谷这三个穴位。曲池穴在胳膊肘处,它对上肢伸胳膊、弯胳膊这些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是这两条经相互联络沟通的地方。刺激外关穴能让三焦经和心包经里的气血运行得更顺畅,以此来改善由于偏瘫导致的肢体活动不利、麻木等情况。合谷穴大家可能更熟悉,它是常用的重要穴位,能让风邪散掉,让经络通畅,还能增强上肢的力量,让上肢变得更灵活。
下肢三针:通常会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这一组穴位。足三里能让脾胃变得更强壮,给下肢运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血。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阴经交汇的地方。脾能管着血,还能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气血;肾能藏着精华,也能变成气血;肝能藏血,还能调节血量。刺激三阴交能调理这三个脏器的功能,让气血有地方产生,还能让气血在经络里正常运行,改善由于气血不足、堵住了等情况导致的偏瘫肢体气血不顺畅的问题,给肢体功能恢复提供足够且顺畅的气血。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原穴,有让太旺的肝阳降下来的作用。刺激太冲穴,就能调节肝经的气血,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的秩序。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靳三针” 疗法取得了诸多令人欣喜的成效。一位六十余岁的中风患者,发病后,右边的肢体几乎动不了了。在接受多个疗程的 “靳三针” 治疗后,他的肢体功能逐步恢复:刚开始只能稍微动动手指,后来就能慢慢抬起胳膊了,再后来,能拄着拐杖走路,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提高了好多。类似的康复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不少患者在 “靳三针” 的帮助下,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慢慢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在接受“靳三针” 治疗时,以下这几点需注意!
要选正规的机构和专业的医生。针灸治疗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得有专业的操作技能才行。所以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院,或者是有资质的针灸诊疗机构,找经验丰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扎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要配合康复训练。在接受“靳三针” 治疗的同时,患者还要配合做一些相应的肢体康复训练,如活动关节、锻炼肌肉力量等。双管齐下,康复的效果才能更好。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中风后的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只要坚持治疗、坚持锻炼,肢体运动功能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总之,“靳三针”疗法给中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康复希望和办法。如果您身边有被中风困扰的患者,不妨让他们了解一下“靳三针”疗法的独特魅力,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康复之旅,早点让肢体恢复正常运动,重新过上美好的生活。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区刘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