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夏日蚊子叮咬藏危机!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科学防范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5-07-31

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期。蚊虫叮咬不仅带来不适,更严重的是可能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危害健康的疾病。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掌握科学防范之道。


登革热:蚊媒传染的“老熟人”

登革热,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畏惧的名字,实际上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它主要通过伊蚊(如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至14天,多数在5至9天内发病。登革热的症状多样且严重,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以及面部、颈部、胸部的潮红和四肢或躯干的充血性红疹。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出现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关节剧痛的“新晋反派”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或许对许多人来说相对陌生。但它同样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且症状同样凶猛。基孔肯雅热在非洲马孔德语中意为“弯曲”,因为患者常因关节剧痛而肢体弯曲。其潜伏期一般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感染后,患者会突发高热,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典型且折磨人的特征是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通常1至3周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高达30至40%)的关节痛、僵硬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连拧瓶盖、走路都成挑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皮疹一般在发病第2至5天出现,大多数人身上冒出红点点或紫癜,像被盖章,常见于胸口、后背、手脚心,过几天颜色变浅、脱皮,像换季掉皮一样慢慢消失。患者在发热期(通常是发病头几天)血液中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此时被蚊子叮咬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蚊子。


科学防御,让蚊子“无处遁形”

面对这两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我们该如何科学防御呢?

1躲:避开蚊子的“饭点”,即清晨和黄昏时分,少去树荫草丛、水池边等蚊子聚集的地方。

2清:清除积水是关键。清理闲置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瓶罐罐)内的积水,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水生植物勤换水并清洗根须,从源头上消灭蚊子的滋生。

3防: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喷洒驱蚊液,选择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Icaridin)、伊默宁(IR3535)或柠檬桉油(OLE)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注意保护眼睛和伤口,儿童使用需遵医嘱或看说明。家里装好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等物理屏障,将蚊子拒之门外,睡前运用灭蚊拍灭蚊等降低被蚊子叮咬风险。

4报:积极参与社区灭蚊行动,发现公共区域有积水或蚊子滋生地时,及时报告给物业或社区。

5行:前往流行区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做好驱蚊防蚊准备。返程后14天内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迅速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总之,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关键。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万一中招,怎么办?

目前,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没有特效药和疫苗,预防主要靠防蚊。一旦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别犹豫,立刻就医!就医时务必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蚊虫叮咬史、近期活动范围和旅行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深圳市中医院发热门诊开放时间是8:00至24:00,急诊全天24小时开诊,时刻守护您的健康。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 黄丽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