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做了乳腺超声,为啥还要查钼靶呀,是不是重复花钱?”很多姐妹在乳腺检查时
都会有这个疑问。本期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两项检查到底有什么门道。
超声和钼靶各有 “看家本领”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运用声波原理,可清晰呈现乳房软组织形态结构,精准获取肿块大小、边界、血流等信息,助力区分实性与囊性病变。尤其适用于20至40岁腺体致密的年轻女性、孕期及哺乳期女性,能降低微小肿块漏诊风险且无辐射担忧。其实时观察特性,还可通过观察肿块活动辅助诊断良性结节。
钼靶检查:
相较于超声检查,钼靶检查(乳腺 X 线摄影)采用低剂量 X 线成像技术,在发现乳腺钙化灶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在乳腺癌发展早期,部分类型(如导管内癌)可能先出现微小钙化点,这些钙化点犹如细沙般分散或聚集,在超声影像中容易被忽略,而钼靶检查对此更为敏感,能够更有效地识别。此外,对于乳房结构扭曲、密度不对称等细微变化,钼靶检查也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在观察脂肪型乳房(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时更能发挥其作用。
简单说,超声看 “肿块形态”,钼靶看 “隐蔽钙化”,两者覆盖了乳腺病变的不同信号。
1+1>2缺点互补的黄金组合
单独做检查时,超声和钼靶都有各自的局限。
· 超声对微小钙化的识别能力较弱,一些以钙化作为早期表现的乳腺癌,可能会被超声遗漏;而且对于脂肪型乳房中的一些细微结构变化,超声的显示效果相对欠佳。
· 钼靶则对致密型乳腺内的肿块识别不够清晰,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较致密,钼靶检查时容易出现图像重叠,可能掩盖小肿块;同时,它难以准确判断肿块的血流情况,对囊性和实性病变的区分也不如超声精准。
而两者结合,就能形成 “双重防护”,实现缺点互补:
1. 提高早期检出率
比如有些乳腺癌早期仅表现为钙化,钼靶先发现异常后,超声可进一步定位肿块位置和性质;对于致密乳腺中的小肿块,超声能清晰显示,弥补钼靶的不足。
2. 减少误诊漏诊
超声发现的结节,若钼靶显示周围有微小钙化,能提示医生警惕恶性可能;反之,钼靶看到的结构异常,超声可通过判断肿块的囊性或实性以及血流情况,确认是否为良性增生。
3. 覆盖不同年龄段需求
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致密,用超声排查结节,结合钼靶排除钙化;年长女性多为脂肪型乳房,用钼靶筛查隐性病变,超声辅助判断肿块活性。
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检查能将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提升约30%,尤其对40岁以上女性,这种“双重保险”能更早发现病变,为治疗争取时间。
这些人群建议做“超声+钼靶”组合检查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每次都做两项,但以下人群更建议联合检查:
1. 40岁以上女性
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癌风险上升,钼靶对早期钙化的敏感性结合超声对肿块的识别,能全面筛查。
2.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一级亲属患者)
遗传风险较高,联合检查可降低漏诊概率。
3. 超声发现异常者
比如结节边界不清、血流丰富,需钼靶进一步排查钙化或结构异常。
4. 钼靶提示钙化或结构扭曲者
需超声确认是否有实性肿块及血流情况。
5. 曾患乳腺良性疾病者(如纤维瘤、乳腺增生)
定期联合检查能动态监测病变变化。
当然,20至39岁女性若无高危因素,每年做一次超声即可;但如果有家族史或临床症状,医生也可能建议加做钼靶。具体方案需结合个人情况,由医生判断。
乳腺检查的核心是“精准排查”,而非“省钱省事”。超声和钼靶就像乳腺健康的 “左右眼”,一只看细节,一只看全局,只有同时睁开,才能更清晰地发现隐患。下次再遇到医生建议联合检查时,不妨给健康多一份保障 —— 毕竟,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呵护。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 刘碧云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体检科 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