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呼吸短促、说话不够气、疲乏无力……这几类人该做肺康复了!

发布日期:2025-10-10

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咳嗽、呼吸短促、说话不够气、疲乏无力、咳痰不够力......想要健康的呼吸状态,那就难免需要借助一些医学手段来进行心肺康复。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心肺康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心肺康复项目。


一、什么是肺康复?

一提到慢病,人们首先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肿瘤,而作为与前三者并列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却长期受重视不足。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得出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为1亿,20岁以上哮喘患者人数约4570万,而此前医学界对这个量数字的普遍估算为4000万、1800万至2400万。
在国家有些统计数据中,呼吸系统疾病被严重“肢解”,是慢阻肺、哮喘等的流行状况和疾病负担长期被低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王辰院士表示,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在进行相关疾病数据统计时,肺心病被归入了心脑血管疾病、肺癌被归入了恶性肿瘤、肺结核被归入了感染性疾病、尘肺被归入了职业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各界造成了呼吸疾病“表现温和”的错觉,掩盖了呼吸疾病严重峻的发病形势。

有研究表示,国外经过肺康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次数减少40%以上,平均每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减少60%,存活时间平均延长3年以上,运动和劳动能力提高70%以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降低50%,认知功能和自我的效能感提高80%。

肺康复又称呼吸康复,是针对各种疾病造成的呼吸功能受损,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肺康复采用的物理治疗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用物理治疗改善肺部通气,促进肺部清洁和气体交换,减少痰液潴留,提升呼吸肌力;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和健康教育,以有效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几率。


二、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进行肺康复?

肺康复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肺康复的对象领域越来越广,不仅仅局限于肺部疾病患者。

主要包括以下:

1.阻塞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顽固性哮喘、细支气管炎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限制性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职业性或环境性肺部疾病、结节病,脊柱后侧凸、强制性脊柱炎。

3.神经肌肉疾病: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

4.心脏疾病: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病、心肌梗塞、心脏手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5.其他:肺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胸、腹部手术前后、肺移植前后、肺减容术前后、呼吸机依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肥胖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开展肺康复的需要哪些人员?

心肺康复治疗是以呼吸和心血管医生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强调整体和全程治疗理念,涵括预防和治疗两个医学目的,心肺康复人员的构成包括有: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肺治疗师、心理医师等。

四、肺康复有哪些治疗手段?

1.体位管理:骨盆位置、躯干位置、头颈部位置。

2.气道管理:改善粘液-纤毛系统、气道温度及湿度管理(高流量湿化仪)、雾化等。

3.气道廓清技术:体位引流、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自主引流(AD)、辅助咳嗽技术、高频胸壁振荡、呼气正压设备、纤支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等。

4.呼吸训练:胸廓活动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VR呼吸“六字诀”、神经生理促通技术(NPF)、徒手及器械呼吸肌肌力训练、膈肌起搏(EDP)等。

5.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等。

6.运动训练:早期床旁有氧训练、渐进协调及抗阻训练等。

7.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


心肺康复即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详细的患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基础上的一套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康复中心 汤晓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