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15时35分,由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飞往新疆喀什国际机场的空客A320型客机平稳着陆,标志着深圳至喀什航线正式开通。来自深圳的柔性援疆医生、商务人士、游客等136名首批乘客顺利抵达喀什,为深圳、喀什两地人民架起一条便捷的空中丝绸之路。深圳至喀什航线的开通,是深喀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从申请援疆那天开始,我便幻想到了新疆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在那之前,新疆对我而言,只是祖国版图上一个遥远又神秘的地方,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到这里生活,与她同呼吸、共生长。
夏马勒巴格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万余人。夏马勒巴格镇卫生院是镇里唯一的医疗机构,负责镇里3万余人的卫生医疗保障,医疗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医疗资源缺乏,居民就医意识不强。了解了夏马勒巴格镇的情况后,我积极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及开展帮扶工作。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为了将技术更好地留下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我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将中医整脊技术带到新疆,扎根新疆,为新疆人民解除病痛,维吾尔族同胞对中医整脊术啧啧称奇。中医整脊技术治疗脊柱疑难病大大地提高了疗效,减少手术率、减少复发率、减少致残率,在基层卫生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中医整脊在基层医院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
46岁的买买提·阿米尔江是一位腰痛患者,在当地人民医院检查以后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因害怕手术,他打听到夏马勒巴格镇卫生院来一位深圳的整脊专家,可以通过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过来就诊时无法行走,由家属推着轮椅进到诊室。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片后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小关节紊乱,经过半个多小时针灸及整脊治疗后患者行走自如,对中医整脊的神奇疗效啧啧称奇。

(治疗前)

(治疗后)
夏马勒巴格镇卫生院中医科只有一名维医医生,缺乏中医技术。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号召,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社区基层群众,我们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骨空针、耳穴疗法、火龙灸、腰椎牵引、超声波治疗)。
喀什市下属16家乡镇卫生院,肩负着乡镇几十万人口的医疗卫生重任。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以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的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不高,年龄和资历较浅,专业技术知识欠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仍需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为此,深圳柔援医疗队针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偏低、配置欠合理、人力总体素质和执业水平偏低的情况,制定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训计划”,每周两次,以提高卫技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

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喀什地区认真落实自治区会议精神,对全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县市和地直各单位迅速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喀什地委的工作安排。喀什地委书记曾存在动员大会上表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就是要让各族干部群众通过手拉手、心连心、交朋友。通过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农村牧区、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庭院炕头,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和群众心声,进一步密切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进与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消除隔阂、加深了解,感受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姐妹情,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进一步密切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在喀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卫生院的书记、院长都有1到2户的“结亲”对象,每月定期到村里开展义诊活动及看望结亲户,送去米油面等生活物质。
2021年开学第一课,让我们认识了时代楷模——第3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在深圳援疆医疗队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义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有幸拜访了这位英雄的家,参观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他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作为援疆医疗人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向英雄学习。

我,只是千万援疆人里普通的一员,恰逢其时,站在这里,和他们一起走一程短暂的经历。而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又有多少人在用自己的勤勉诚朴和无私奉献,为她坚守,为她伫立!
年少时我们就知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现在的我,才真正懂得,神秘而美丽的新疆,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责任担当。既然来了,就要把它走好。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这里,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会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成为我此生美好的财富和回忆。最后用一首诗为援疆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忘初心砺前行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 李伟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