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科张剑勇教授团队历经4年时间研究,在痛风骨破坏机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该成果《The inhibition of osteoblast viability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timulated neutrophil-derived exosomes》被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本期刊中科院医学大类学科及免疫学小类学科分区为 2 区,影响因子7.561,2021年即时影响因子8.627,并且是免疫学Top期刊。
痛风骨破坏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不明。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痛风最主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与痛风骨破坏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本项目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在痛风骨破坏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发现尿酸盐结晶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抑制成骨细胞活力,miR-1246可能通过调控BMPR2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成骨细胞分化。本研究探讨了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痛风患者骨侵蚀进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将为痛风骨破坏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张剑勇教授团队一直从事风湿病领域研究,尤其是在痛风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果,近4 年张剑勇团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论文13篇。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58,单篇最高被引26次,研究成果已被亚太风湿病学会 (APLAR) 痛风治疗指南引用。本次论文通讯作者为张剑勇,第一作者为贾二涛、朱海琼(研究生)。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 贾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