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医院动态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疫路同心,关爱自我”——第四临床医学院组织学生观看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公益直播

发布日期:2022-05-31

5月25日,取意“我爱我”,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位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领域专家,针对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在学校和学院的组织下,第四临床医学院三个年级的同学观看了这一系列讲座。


5月10日19:00,同学们观看了本次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期主题为“疫情居家心理调适”,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胡邓老师主讲。讲座中,胡邓老师提出,疫情期间由于失控感和不确定性的出现,人们非常容易表现出抑郁、焦虑与恐惧等负面情绪。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承担着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双重压力。本次讲座的重点为如何在疫情居家的状态下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胡邓老师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维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讲座的最后,胡邓老师表达了对各位同学真诚的祝福。



5月13日19:00,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侯瑞鹤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系列课程的第二讲“把心安顿在当下,拥抱不确定”,鼓励大家学习做情绪的主人。讲座中,侯瑞鹤副教授通过一个互动小游戏了解到了同学们对负面情绪的应对策略:指责、压抑、愤怒、舍弃、用思维去控制情绪等等。侯瑞鹤副教授提出,情绪反应模式是为了我们早年需要依赖他人才能活得更好时而保留下来的,但我们往往在解决情绪问题的同时而创造了新的问题。为克服上述困难,大家应该提升对自己情绪的敏感性,觉察情绪的存在,通过正念冥想来定位情绪,让其摸得着、看得见,然后全心感受身体体验,觉察引发情绪的想法和念头,并且不要认同想法和情绪,向觉察性自我,向真我认同。讲座的最后,侯瑞鹤副教授为同学们推荐了名为《当下的力量》的书籍,以及一部名为《头脑特工队》的电影。



5月20日19: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第四场公益直播——“520”好好谈个恋爱。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周莉教授为大家讲述如何谈一个好的恋爱、如何正确对待恋爱。在讲座中,周莉教授让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关于“爱是什么”、“怎么谈一个好的恋爱”的看法。周莉教授在直播里表示,恋爱里需要有效的沟通,沟通包括说和听,不仅要说出自己需求,还要认真倾听理解对方的需求。周莉教授还为大家推荐了《亲密关系》和《净化心理学》书籍。



5月25日19:00,心理健康节系列公益直播的第五讲主题为“发现生涯潜能,解析求职之道”。本次直播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庄明科老师,鼓励大家在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自己。庄明科老师用一幅生动形象的图表来阐释生涯发展,讲述了如何确定求职目标,包括拓展、浏览、体验和锚定四方面,推荐了学职平台网站,在这上面有专业百科、职业测评、职业百科和职业微视频,可以为大家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庄明科老师还提到了认识自我的四种思维:临界思维、例外思维、奇迹思维、实验思维,来更好的认识自己。庄明科老师在直播中还分享了求职过程的管理,包括:求职准备、求职渠道、面试过程、offer选择、职前准备。最后,庄明科老师推荐了两本书籍:《努力的意义》、《自卑与超越》,以及《失败的好处和想象的重要性》演讲,推荐选修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进一步学习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多与老师、师兄师姐沟通交流,同时职业生涯也是动态变化的。



本系列讲座针对疫情下大学生所关注的心理话题,从心态调适、经营感情和选择职业等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受到了学院学生的一致好评。希望各位同学接纳自我,保持乐观,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探寻确定的人生。



“这次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居家隔离了好多天,确实会强烈感受到老师说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要主动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层面去进行自我调节。”

“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们应该学会接纳情绪和思维均属于真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去指责、压抑、囚禁自己的情绪,相信当下就是最好的,把心安顿在当下,做情绪的主人。”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如何维护亲密关系也是一个课题,我们在恋爱中应考虑彼此的感受,好的感情需要双方共同去经营。”



“此次讲座带来了满满的干货,我们正处在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关键时期,应该尽早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挖掘自身潜力,选择热爱与合适的职业,实现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的统一。”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临床医学院办公室 闫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