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也是深圳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的依托科室。专科拥有2个门诊,2个病区,康复中心及肌电图室。医护人员104名,其中省名中医2名,市名优中医4名,高级职称医师23名,硕士以上学历医师44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1名,人才结构合理。在临床方面,针灸科病区开放床位87张,年出院人数达近2000人次,门诊诊疗床近100张,年门诊诊疗人次超4万。在科研能力方面,专科下设深圳市针灸现代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配备神经电生理、血管检测、数据挖掘等仪器设备,开展各项神经电生理研究,在中风及中风后运动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搭建中风临床科研一体化管理平台,开展中风临床疗效评价、复发预警研究等大队列研究及针刺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近5年,专科立项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5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3项,获得科学技术奖4项。
二、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学部委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创新团队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学部委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创新团队是集中医针灸、医学信息学、计算机与数据分析挖掘等多学科的团队组织,长期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研究、中医针灸标准化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针灸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专科排名全国第一。
在刘保延学部委员带领下,团队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临床特点,充分利用系统科学、循证医学以及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的新范式,开创了临床科研一体化疗效评价新模式,研发了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牵头构建了中医药数据中心和健康云平台;组织构建了针灸临床评价体系,开展的针灸临床研究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发表,为确立我国在国际针灸临床研究的主题地位奠定了基础;组织制定了系列针灸、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标准规范,为临床成果的推广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针灸学科的发展。团队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 4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奖10项。
三、合作计划与前景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学部委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作为第三批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团队,在建设周期内取得丰硕的成果,如以针灸优势病种为切入点,建立针灸专病专科3个,火针疗法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成立深圳市卫健委下辖的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举办临床科研方法培训班累计8次,辐射全国及港澳台;承担及参与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 25篇,创新性研发智能现代针灸铜人系统,合作发布中国针灸学会团体标准4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团体标准2项等,极大提高了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的医教研水平,扩大其学术影响力。三名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及国内外影响力需持续推广,前期所形成的研究方向需要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针灸一级学科的建设需要,真实世界研究、针灸标准化及高质量的教学成为我们建设的新的成长点。在刘保延学部委员及其科研团队带领下,针灸科将构建真实世界临床科研范式,加强针灸优势病种的研究,培养针灸治疗优势病种疗效评价方面的高水平方法学人才,继续扩大针灸学科国际影响力。开拓针灸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多学科技术融合及成果转化,提升针灸装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打造更高层次的国内国际科研培训平台。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一病区 黄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