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医院动态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国医大师廖品正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布日期:2024-08-07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眼科 沈志华

国医大师廖品正,生于1938年10月,中共党员,师从我国著名中医眼科学家陈达夫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医、教、研工作近60年,在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诊治外眼和内眼中疑难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擅治内眼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的等多种眼后段疾病,尤长于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2017年6月29日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廖品正教授学术特长及成就

廖品正教授从事医学教研工作50余年来,在中医眼科专科辨证、临床诊治、师传教学、学术科研中成绩卓然,享誉国内,蜚声海外。

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眼科和五官科学教材和专著累计10余部,担任《中华医百全书》中医眼科分卷和《实用中医五官辞典》主编、《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副主编,同时,还发表了30余篇专业相关论文。不仅在中医眼科教学、普及、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在继承与发扬中医眼科、培养中医眼科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廖品正教授非常重视中医眼科的科研创新。临床科研方向主要是研究消渴目病,先后共主持并承担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承担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4项,运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明确消渴目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并以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明确中药复方的治疗作用,研发了首个消渴目病中药新药芪明颗粒(原名为优糖明),已上市供临床使用13年。

主持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优糖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委“九五”攻关先进个人奖。其后续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成都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研究取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证候理论、中药新药等成果多次进入卫生部规划教材,以此为核心的制订的以终点指标评价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干预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防治指南以及糖尿病视网膜中医防治临床路径,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向全国广泛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也高达1000万以上。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的人在起病后5至9年会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后增加到30%,25年后增加到80%至90%。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西医主要有以下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

(2)激光治疗:对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是首选方法,可有效减少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3)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等,适用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廖教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颇具心得。

尽得其师陈达夫教授真传,对中医眼科六经学说和内眼组织与脏腑经络相属学说有深入的继承和发扬。对眼病的中医辨证,认为古今局部辨病、辨证方法良多,各有所长;眼为人体苗窍,体内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因而应局部结合整体、综合辨证,分清脏腑经络、标本虚实,治疗方能切中病所。经过50余年临床经验积淀,廖品正教授对多种内障眼病发生、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在内障眼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思想,她认为内眼精细脆弱,易虚易实,眼病每每虚实夹杂,不宜单纯滋补,亦不可一味攻伐。因之,对内障眼病主张治标,攻邪中病即止,时时留意顾本扶正。遣方用药力求补不滞涩,攻不伤正,寒不凝敛,热不伤阴动血,行不耗气,止不留瘀。

她指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要注重中医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全程的重要性,中医药应尽早介入,降低致盲率。

中医古籍《原机启微》中记载:“目,窍之一也。 光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毫芒之细,悉云霄之高,尽泉沙之深……”。足以说明眼睛的重要性。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廖品正国医大师指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一定要做到:病证结合,分期辨证。


廖教授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的转化特点及虚、痰、瘀3个重要致病因素。根据以上特点,中医治疗可分为:

(1)中药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消渴目病”范畴,根据辨证论治,可选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常用的单味药有生地黄、枸杞子、菊花、黄连等。中成药如芪明颗粒、芪灯明目胶囊、杞菊地黄丸等。专病专方如达明饮、惜视饮、消渴明目汤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病变的修复。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足三里、太冲穴等。


廖品正教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级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一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适宜的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总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严重影响视力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眼部健康,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定期复查眼底,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改善或维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眼科 沈志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