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重要新闻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深圳市中医院建设顶尖研究型中医肝病诊疗中心

发布日期:2020-04-11

近日,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大会上,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关于“中医补肾法治疗ALT正常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来之不易,是该科团队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攻关十余年之结晶。


一年前,华南区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仅6家)落户深圳市中医院。从2间小平房的门诊,经过不到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华南地区中医肝病诊疗的龙头,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的“飞跃”得益于医院“科教兴院”的战略——通过扶持研究型科室,打造研究型医院。


肝病科从建设伊始,就确立了“科研服务临床,临床促进科研”的建设宗旨,不断引进和培养临床科研并重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并送到美国进修,逐步建成肝病研究室、肝病实验室(国家三级实验室)、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中医MDT肝癌协作组等。目前,该科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先后承担了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广东省优势病种突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市基础学科布局等重大科技项目70余项,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市级科研奖励15项,申报授权国家专利12项。


该科开创了中医药补肾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方法,使用补肾健脾方和补肾疏肝方将“大三阳”患者转换成为“小三阳”的比率由6.9%提高至16%;


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制定了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解毒化瘀法将肝衰竭的病死率降低了15.25%;


通过广东省优势病种突破项目,采用“双抗”方法即软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抗纤维化、抗病毒,将乙肝肝硬化逆转率由21.43%提升至60.8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科研项目支持下,肝病科研发了复方叶下珠、芪术抗癌方及中药介入防治肝癌的方法,使60%肝癌患者生存率提高1年以上,40%早中期肝癌患者复发率下降。甚至有些肝癌患者通过长期间断的中药调理,10年未曾复发。对于失去治愈机会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可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率。目前已有存活5年以上的案例。


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已经拥有多个“国字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国家临床肝病(中医)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学重点学科(优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协作组副组长,牵头制定了本专业“积聚”(代偿期肝硬化)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应用。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近年来,肝病科创建了广东省名中医周大桥工作室、广东省名中医童光东名医传承项目,加强名中医学术成果总结、研究和应用,培养和造就了更多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2019年,深圳市中医院引进徐经世国医大师,依托肝病科建设国医大师工作室,传承徐经世国医大师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该院在中医药救治危急重症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