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媒体聚焦
了解深圳市中医院最新资讯

【以案说医】陈福如:调升降治疗胃痛

发布日期:2021-06-15

(媒体报道部分截图)



图片

▲陈福如 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每天15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文某,女,45岁,职工。1997年3月16日就诊。


【发病过程】

胃痛史3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余未发现其他病史。


【首诊证候】

现胃脘隐痛,无明显嗳气反酸,纳食尚可,大便质软而难排,2天1次,大便量少,便后胃痛减轻,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


【辨证论治】

诊断为胃痛·升降失职。治以升清降浊法。处方: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20g,枳壳15g,槟榔10g,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二诊:4月6日服上方15剂胃痛若失,其高度评价中医治病神奇,观其精气神正常,询其纳食正常,大便畅通后胃痛旋即缓解,诊其脉缓而有力。嘱其按原方再服15剂,以观后效,再作考虑。7月14日来院例行1年1次的健康体检,前来余诊室告知,胃痛未作。

【按语】

中医治病,一是靠辨证,审其致病之因,究其病理机制是治病的前提;二是遵循中医理法,逆转其病理机制,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是治病的保证;三是选对方,根据量效关系而合理用量是达到疗效的根本措施。对本病例的辨证着眼点在于患者虽大便烂而难排,2天大便1次而量少,大便后而胃痛减轻的特征便可判断其为浊气下降失职,而浊气不能下降的根本在于脾气不能升清,若能恢复脾之升清,则胃能降浊。浊降则大便畅通,通则不痛,不用止痛而胃痛自止。所选用之方补中益气汤,是健脾升清之名方,因其药理机制,恰能逆转本病例的病理机制而获效。用本方的升提清气之功,用于治疗男性疝气、女性子宫下垂和脱肛等往往应手取效。


升与降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例如地气上升则为云,云气下降则为雨,若升降正常则既无天旱又无水涝,异常则发生自然灾害。人之五脏六腑都依赖正常升降功能来维持平衡,适其平衡则身体健康。而脾升胃降是脏腑升降的枢纽中心,若升降紊乱则变证蜂起。平衡升降贯穿在中医治法的始终。本病例既用升麻、柴胡助其升,又用枳壳、槟榔导胃浊下降,且一味枳壳同具升降之功,毋轻视之。正如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指出:“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


转自:广东中医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