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由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针灸学会共同主办,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承办的针灸治疗脑血管病专题学术活动在深圳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针灸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杜源灏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东贵荣教授出席。三位专家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对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和研究新进展、新成果进行了对话。活动的举办拓宽了深圳地区针灸医师对脑血管病的诊治思路,对提高地区针灸诊疗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深圳市卫健委中医处郑建宏调研员,深圳市中医院易铁钢院长,深圳市针灸学会杨卓欣会长出席开幕式。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在我国居民各类致死性疾病中排名第一。据推断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高达196万。
深圳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创新城市,因其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繁重、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等因素为深圳居民带来了较其他地区更为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重油盐等不良生活方式较为常见,易导致生活节律紊乱,无形中提高了中风的发病率,对中风的“年轻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最新统计,深圳中风患者呈10%速率增长,且发病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的青年中风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城市。
中医治疗中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多独到经验及特色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有相当明显的优越性。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方案》中强调了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发挥中医药作用,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治疗中风方面疗效确凿,且安全经济,治疗手段多样。中风患者早期接受针灸治疗,对中风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改善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中风致残率和复发率。
据悉,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75年,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深圳市重点学科、深圳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该科学术带头人杨卓欣教授传承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