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力平(出生于1957年11月),男,198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从医近40年。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获“广东省名中医”等称号并获评 “彭力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运动系统伤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于治疗复杂性骨折、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骨折手法整复、关节软骨修复、伤病中药外治等颇有研究和心得。主张“能中医不西医,重外治少服药,先手法慎手术”。
1. 重外治、崇手法 内外兼治是骨伤科的治疗原则,骨伤科最为精华的部分显然是外治和手法,这也是与其他医学体系以及学科的不同之处。彭力平教授非常赞同“手术是技术,非手术疗法是更高的技术”的评价,认为骨伤科在非手术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系统的疗法并且有良好的疗效,应该继承和发扬,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彭力平教授一直重视外用中药的研究和运用,总结了“消瘀散”“解毒散”“牛膝醇提液”“通痹液”等经验方,在院内广泛使用,治疗效果优良。彭力平教授重视正骨手法的使用,有骨折脱位患者来诊,总是首先判断是否可以使用手法整复并积极施行手法正骨,使无数患者避免了手术,并获得了优良的效果。彭力平教授注意总结临床经验,独创的手法“缓压复位法”治疗青枝骨折独树一帜。
2. 重传承、崇创新 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从明、清以来就已趋于完善,对创伤的疗法则从唐代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一成不变的事物是缺少生命力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实,中医也一直在创新,只是步伐太慢,应当加速。彭力平教授在学习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根据《回回药方》的垫枕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法,研制了“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彭力平教授还运用现代科研方法,以“消瘀散”作为突破口,研制了中药新剂型巴布剂、涂膜剂、湿敷贴剂、即形凝胶剂等,并且对骨痹的肝肾亏虚证(关节软骨退变)进行了以牛膝为代表的筋骨并重疗法的广泛研究,取得了与同类西药相等的软骨修复效果。
彭力平教授主持科研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11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制中药制剂8种。
“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模型的研制与应用”获湖南中医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1.《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骨伤科手册(1~3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03、2008
2.《骨伤科诊治要诀》,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实用骨内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4.《骨伤科疾病中医特色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彭力平骨伤实践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1.综合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47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1
2.复位床托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
3.缓压手法治疗青枝骨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
4.改良柳木小夹板治疗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5.消瘀散涂膜剂和即型凝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6.消瘀散及其拆方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
7.牛膝醇提物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
8.“六味骨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
9.“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模型”的研制,中国伤残医学,2018
10.PIM1, CYP1B1, and HSPA2 Targeted by Querceti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by Achyranthes bidentata,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9
1. 腰椎骨折痛苦卧床,独创器具正骨复康
王某某,女,62岁,因摔伤臀部后腰椎胀痛、活动受限1天来诊,伴腹胀、大便未解。检查:舌淡红,苔稍黄,脉弦,被动体位,上腰椎明显后凸并有压痛、叩痛,腹部稍隆起,无压痛,鞍区及下肢皮肤感觉正常,无踝阵挛,下肢肌力正常。X线片显示腰1椎体压缩(高度丢失56%),脊柱后凸。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值-2.7。诊断为第1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痿(骨质疏松症)。患者不接受椎体成形手术,要求非手术治疗。卧硬板床(加软垫),即日口服大承气汤。次日大便排出,腹胀缓解。第3日用“胸腰椎骨折复位床托”行腰椎骨折复位,床边照片显示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基本恢复。改服身痛逐瘀汤,每日1副,活动四肢关节。1周后腰痛明显缓解,2周后基本消失,出院回家,平躺硬板床,腰部垫成型软垫,做“拱桥”锻炼,改服仙灵骨葆胶囊4周。伤后6周佩戴支撑式腰椎护具逐步下床活动。伤后3个月腰痛完全消失,腰椎活动完全恢复,脊柱腰段曲度正常。
2. 儿童骨质柔弱娇嫩,缓压正骨以巧取效
李某,男,6岁,摔伤左上臂后左肩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伤后2小时来诊。体查:患儿左肩臂拒绝活动,左锁骨中段处向上凸起并有压痛、纵轴叩击痛。X线照片提示左锁骨中段青枝骨折,向上成角明显。彭教授向家长建议实施手法整复骨折,特别介绍了适于儿童骨折的“缓压手法”。在骨折断端实施血肿内麻醉后立即实施缓压复位手法:助手用膝部顶住患儿胸椎后方,轻轻向外、后方牵拉双肩部,彭教授用大拇指叠加缓缓向下按压锁骨成角处,边按压边与患儿交谈。经过数分钟的按压后,骨折成角畸形消失,随即绑上锁骨固定带。照片见锁骨骨折的成角畸形完全纠正,达到了解剖对位。嘱咐家长监督患儿完成握拳、摇腕、屈肘锻炼。复位后第3天、第7天照片均显示锁骨骨折位置稳定;14天照片骨折处有少量骨痂;骨折后第3周照片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遂去除外固定,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锻炼。伤后1个半月时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照片复查无异常。
3. 手法正骨夹板固定,新型扎带以简驭繁
石某某,男,62岁,左腕跌伤后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小时来诊。体查,左腕肿胀、餐叉样畸形,有压痛及叩痛,腕关节活动重度受限,左手指皮肤感觉及温度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X线照片显示左桡骨远端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有嵌插,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即行血肿内麻醉、手法复位:2人对抗牵引,整复者行端提手法,拇指在骨折远端背侧向掌侧按压(其余4指在骨折近端掌侧向背侧端提)、屈腕,C形臂X线透视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在骨折远端背侧及近端掌侧放置2块压垫,放置4块夹板,采用自行研制的恒力扎带3根外固定,立即开始握拳锻炼,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味。前2周X线照片复查2次(骨折断端无移位),2周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1个月;外固定1个月后照片骨折位置良好;1个半月照片见骨痂明显形成,遂去除外固定,开始逐步活动腕关节;伤后2个月腕关节无畸形,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夹板外固定期间无压疮、肢体远端缺血情况发生。
4. 病理骨折治疗繁难,手法整复顺利闯关
姜某某,男,11岁。左上臂外伤后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照片后诊断为左肱骨干中段骨囊肿并发粉碎性骨折。多家医院建议开手术,患儿及家长坚决拒绝手术,于伤后2天来诊。接诊时患儿肱骨中段肿胀压痛,有纵轴叩击痛,外凸明显,其余正常。复位在手术室进行,臂丛麻醉后稍加对抗牵引、骨折断端端提挤按整复,X线透视见骨折达解剖对位,随之四合一夹板外固定(三点放置压垫),颈腕吊带悬挂前臂。2天后照片见骨折处稍向外成角,立即用手法挤按调整,加用定制的肩关节外展支架支撑上肢于水平位,照片复查显示骨折成角纠正。整复、固定完成后开始口服中药,先期桃红四物汤加味以活血行气、消肿止痛,2周后直至伤后2个月改服接骨续损之续骨活血汤。教家长监督患儿握拳及手腕、手指的活动锻炼。住院2周照片复查再未发生移位,遂出院。复位2个月后照片显示骨折愈合,骨囊肿消失,遂去除外固定,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1年后照片骨折愈合良好,骨囊肿无复发。
5. 近百高龄不幸骨折,精心手术重新迈步
99岁的陈老太不慎跌倒,随即左髋关节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1小时后送来急诊。体查:神情,被动卧位,左下肢短缩,左髋外侧有瘀斑、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左髋不能活动。X线照片示左股骨转子粉碎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考虑到患者以往生活能够自理,建议实施微创手术。面对超高龄和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在全面检查和多个相关科室会诊并经过1周的精心治疗调理,老人身体状况明显改善。随后,在全麻下实施了骨折手法复位、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手术3个切口全长不超过10厘米,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术中透视和术后照片显示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情况良好。麻醉清醒后立即开始髋关节微动活动,次日,老太太就能正常进食和床上活动了,随之口服桃红四物汤;术后第5天搀扶下床活动,术后2周切口愈合良好,即拆线,老太太高兴地由家人搀扶出院回家。随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个月,术后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恢复了往日的正常活动。
6. 高坠昏迷多处骨折,梯次施救重获新生
游某某,男,23岁,从数十米高处坠落后神志昏迷、呼吸困难、多处肢体畸形30分钟急诊入院(ICU)。体查:心率173次/分,呼吸46次/分,血压64/30mmHg,神志昏迷,腰椎、左下肢、右踝等处肿胀、畸形、假关节形成,左小腿创口骨质外露出血。系统检查后诊断为多发性创伤,失血性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肺挫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性骨折(第12胸椎骨折并截瘫、左股骨干骨折、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右双踝骨折等)。经ICU抢救、伤肢初步外固定、左小腿清创等治疗1周后神志转清,脱机成功,生命指征正常,截瘫平面在胸12以下,病情进一步好转并稳定后转骨伤科病区。经全面检查和疑难病例讨论,决定分2次完成全部骨折手术。首先完成后路胸椎骨折开放复位及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以及左股骨干骨折开放复位髓内钉内固定。1周后又实施了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加VSD引流)及支架固定术、右双踝骨折复位螺钉及骨圆针内固定术。服中药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中、后期使用院内制剂益督丸(杜仲、菟丝子、续断、鹿角胶等)益肾通督。配合针灸、康复治疗。术后数日患者能够坐起进食,手术后1个月左小腿创口无感染、基本愈合,截瘫无明显好转,出院行康复治疗。半年后照片显示所有骨折全部愈合,能够坐轮椅代步。
7. 疑难手术险阻重重,3D打印增添利器
刘某,男,28岁,右踝足受伤后疼痛、跛行2年来诊。2年前因坠落伤致右踝足肿痛、不能行走,照片后诊断为距骨、跟骨骨折,实施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虽肿痛渐有好转,但跛行明显,不能远行。检查:右踝足短缩1厘米,有轻度压痛及纵轴叩击痛,足纵弓基本消失,碎步跛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X线照片及CT显示右距骨坏死塌陷及硬化,跟骨畸形愈合,足纵弓消失。诊断为右距骨陈旧性骨折并坏死、右跟骨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计划施行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成形术。为保证手术质量,术前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和3D打印及模拟手术,模拟手术表明只需2枚螺钉、1块钛板、1块植骨材料就能达到手术目的。彭教授带领术组人员参照模拟手术实施并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按照三期辨证口服中药,多次照片复查显示内固定稳定、踝关节高度及足纵弓有所恢复。术后3天即开始扶双拐下地活动并活动膝关节。切口愈合后用中药活血温筋散泡足并逐步活动踝足。3个月后复查,已经弃拐步行,足踝无疼痛,步态基本正常。照片显示距跟内固定稳固、关节间隙消失,踝关节高度恢复正常。
8. 不一般的髋部脱位,不一般的手法应对
患者李某,男,35岁,车祸受伤后右髋、右小腿疼痛、畸形、不能活动1小时来诊。接诊时生命指征正常,神清,右髋内收内旋、短缩畸形,不能活动,右小腿中上段有肿胀、压痛、纵轴叩痛及假关节形成。X线照片后诊断为右髋关节后脱位、右胫腓骨中上段骨折(重叠移位)。计划先实施髋关节脱位手法整复,再行开放整复胫腓骨骨折并内固定。在全身麻醉下,医生按常规实施屈髋拔伸法整复髋关节脱位,但多次大力提拉不能纠正髋关节的短缩而未能完成整复。彭教授被请到手术室指导后,详细了解了病情,制定了新的髋关节脱位整复方案,立即实施右小腿护具保护、右股骨髁上骨牵引,大力顺向牵拉牵引弓,实施髋关节回旋手法复位。整复一举成功,随后保持下肢伸髋外展位实施胫腓骨骨折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口服血府逐瘀汤2周。术后X线照片检查,髋关节及胫腓骨复位位置良好;继续髋关节外展位4公斤骨牵引,小腿护具固定,2周后去除牵引弓、小腿切口拆线,出院,改服接骨紫金丹3个月。骨折后3个月照片,腓骨骨折处骨痂明显;半年后照片胫骨骨折愈合,行走正常,达到临床治愈。
9. 半月板损伤惧手术,非手术治疗除痛楚
陈某某,女,30岁,因右膝扭伤后酸痛、活动受限、弹响,交锁1个月就诊。来诊前磁共振显示右膝内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1个月症状无好转,多家医院建议手术,患者希望尝试非手术疗法。体查:右膝关节轻度肿胀,无发红发热,膝关节两侧轻度压痛,侧位运动试验阴性,麦氏试验弱阳性。舌淡红,苔稍白,脉弱。诊断为膝痹(气虚血瘀)、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口服通迪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膝关节外敷消瘀散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舌淡,舌边有齿痕,脉弱。改口服经验方六味骨痹丸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并行牛膝醇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天)、超声关节炎治疗仪治疗(60天)。嘱佩戴护膝,避免过度运动。首诊1个月后膝关节酸痛开始好转;2个月后复查磁共振,半月板损伤级别降低为Ⅱ度;3个月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偶有弹响;10个月后膝关节疼痛、弹响、交锁完全消失,活动完全恢复正常。
10. 跟痛跛行手术无效,中药泡洗不日返岗
朱某某,女,52岁,因左足跟底疼痛、跛行半年到医院就医,照片后诊断为跟骨骨刺,行跟骨骨刺及跖筋膜(部分)切除术。手术后跟底疼痛向前足蔓延并加重,呈刺痛,跛行加重。行按摩、针灸等治疗3个月后仍无任何好转,不能上班,遂来我院就诊。体查:左足底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发红发热,瘢痕不明显,足跟及足底轻度肿胀,并有广泛皮下硬结、压痛,舌暗红,苔稍黄,脉弦。X线照片显示跟骨前下方原有骨刺已完全切除,跖筋膜部分缺如。诊断为:跟痹,瘀血积聚证;跟骨骨刺、跖筋膜切除术后。即为患者开处了院内制剂“活血温经散”(艾叶、三棱、莪术、威灵仙等),以活血散瘀、温经通络,每日2次煎水泡足20分钟,每泡足7天休息3天,并教会患者自行足底理筋按摩手法(捋顺法)。上述治疗4周后疼痛基本消失,行走基本正常,返岗上班;继续原方泡足半个月后,疼痛完全消失,步态完全恢复正常。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福田院区)
邮箱地址:plp001@sina.com
联系电话:18038015542(仅复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