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省名中医

名医简介

李浩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名中医,在“好大夫”网、三九健康网等网络上被评为“最好的医生”。2008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深圳市名中医及广东省名中医荣誉称号,2015年退休后一直工作于临床一线,服务广大患者。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熟谙中医经典,并将其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之中,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诊疗风格,辨证准确,配方精当,疗效确切,尤其擅长鼻鼽、鼻渊、酣眠、喉痹、耳鸣、耳聋等疾病的诊治。

学术思想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病灶多较为局限,且常出现和全身症状不一致的情形,如咽部黏膜、鼻腔黏膜、外耳道及鼓膜色泽等。李浩教授很重视气血经络及脏腑之间的联系,认为整体和局部不可割裂,身体内外上下联系为有机的整体,在全身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局部微观辨证,用药精当,常能起到良好的疗效。

耳鼻咽喉各窍位于头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因其轻而扬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提出“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此,李浩教授在治疗时多选用质地轻清升散之品,同时用药味数较少、剂量也较小。对于儿童用药,更为注重此法,以防伤及正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伤寒论》认为,脾胃功能不但重要,而且其强弱决定了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李浩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脾胃与疾病的密切关系,重视脾胃治疗及调养。健脾益气治疗始终贯穿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中,少用苦寒药物,不得不用时,尽量减小剂量,或以甘寒药物代替,一方面防止伤胃,一方面改善口感,使患者更易接受。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节,精神压力大,易作息失常,室外活动较少,加上岭南气候湿热等多种原因,导致临床上出现很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李浩教授的方中常寒温并用,且用药较为平和,极少使用峻猛药物,在照顾患者体质的同时,能够对病邪精准治疗,各个击破。

“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李浩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剧变,且都市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炎热的气候导致民众喜食冷饮食物,鼻鼽(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全球都没有特效疗法,故将其作为主攻方向。根据我们多年来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分析,认为本病病因为风邪,发病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约70%的患者有遗传因素),病理在小儿以肺脾气虚为主,成人以肺肾两虚为主,治宜温肺祛风,健脾补肾。拟定“固本祛风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作为院内制剂使用多年,取得了满意疗效。

李浩教授认为小儿酣眠(腺样体肥大)的关键病机在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弱,易受外邪侵袭。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开窍于鼻,脾胃之候为咽,而腺样体组织恰于鼻咽交通之处。小儿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导致肺脾气虚,水津代谢失于输布,痰毒瘀滞于鼻咽部,最终致使腺样体增生肥大。腺样体肥大的病性为本虚标实,小儿的肺气 不足,脾胃薄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补益脾肺,化痰散结为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基本治法,扶正为本,兼以驱邪,随症加减。

李浩教授认为耳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 , 可见于多种耳病及全身性疾病 , 其机理也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精神因素有关 。微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病程中的共有病理变化 , 既是致病因素影响的结果 , 又是不少病理变化的原因,采用滋补肝肾 , 健脾益气,疏肝解郁,通窍活血为法 ,标本兼顾。

久病多瘀,李浩教授认为各种鼻炎既与脾胃相关,又与血瘀有密切关系,故常常予健脾益气、行气活血法治疗各种鼻病。临床治疗中善用水蛭、蝉蜕、地龙等虫类药物逐瘀通窍。

总体来说,李浩教授临床上以整体与局部结合、脾胃为先、兼顾体质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科学研究

主持课题2项,参与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获得的主要科研奖项:

1.曾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主编的著作有:

1.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中医特色疗法》

2. 《现代临床诊疗中医学》

代表性学术论文:

[1]李浩,佟彤,刘元献,曹志,李韵霞,李许娜,于枫.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02):142-146.

[2]李浩,李许娜,刘元献,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S1):20-21.

[3]李浩,刘元献,李许娜,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1):1-3.

[4]李浩,侯辉.《内经》“鼽”字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01):71-72+32.

[5]李浩,佟彤,刘元献,曹志,李韵霞,李许娜,于枫.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02):142-146.

[6]李浩,李许娜,刘元献,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S1):20-21.

[7]李浩,刘元献,李许娜,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1):1-3.

[8]李浩,侯辉.《内经》“鼽”字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01):71-72+32.

[9]李浩. 肺虚实证候患者上下呼吸道脱落细胞及SIgA变化的对比分析[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4.

[10]李浩,侯辉.健脾缩腺汤合鼻渊舒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06):294-295.

[11]李浩,高雪,曲敬来,侯辉.清开灵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05):252.

[12]李浩.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耳鼻咽喉疾病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05):249-250.

[13]李浩,高雪,侯辉,曲敬来,黄涛.肺气虚证大鼠上下呼吸道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05):277-278.

[14]李浩,侯辉.通窍活血汤治疗耳病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02):95.

[15]李浩,周传立.应用双黄连粉针剂预防扁桃体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04):194.

[16]李浩,侯辉,高雪.邪热壅肺证家兔鼻腔与肺部病理变化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12):37.

[17]李浩,高雪,侯辉,曲敬来,黄涛.护表御邪——肺主皮毛的实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05):6-7.

[18]李浩.《千金方》鼻病外治法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04):212-213.

[19]李浩,高雪,侯辉.略论肺主皮毛的实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06):7-8.

[20]李浩,佟彤,刘元献,曹志,李韵霞,李许娜,于枫.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20(02):142-146.

[21]李浩,李许娜,刘元献,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S1):20-21.

[22]李浩,刘元献,李许娜,曹志,李韵霞,付文洋.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1):1-3.

[23]李浩,侯辉.《内经》“鼽”字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01):71-72+32.

[24]李浩. 肺虚实证候患者上下呼吸道脱落细胞及SIgA变化的对比分析[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4.

[25]李浩,侯辉.健脾缩腺汤合鼻渊舒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06):294-295.

[26]李浩,高雪,曲敬来,侯辉.清开灵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05):252.

[27]李浩.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耳鼻咽喉疾病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05):249-250.

[28]李浩,高雪,侯辉,曲敬来,黄涛.肺气虚证大鼠上下呼吸道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05):277-278.

[29]李浩,侯辉.通窍活血汤治疗耳病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02):95.

[30]李浩,周传立.应用双黄连粉针剂预防扁桃体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04):194.

[31]李浩,侯辉,高雪.邪热壅肺证家兔鼻腔与肺部病理变化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12):37.

[32]李浩,高雪,侯辉,曲敬来,黄涛.护表御邪——肺主皮毛的实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05):6-7.

[33]李浩.《千金方》鼻病外治法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04):212-213.

[34]李浩,高雪,侯辉.略论肺主皮毛的实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06):7-8.

[35]李浩.《内经》耳聋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04):212-214.

[36]李浩,侯辉.肺结核气虚与阴虚证患者鼻腔粘液纤毛清除功能、SigA变化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03):33-34+38.

[37]李浩.鼻腔血管瘤治验[J].四川中医,1994(02):52.

图像资料

典型医案

患者岑某,女,50岁,2019年4月1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主诉:咽痛及舌根痛2月余。患者2月前进食辛辣后出现咽痛,伴有舌根疼痛,稍有咽干,无咯痰,无咳嗽,无恶寒发热,纳一般,时有失眠,二便调。平素饮食清淡,容易受凉感冒。查体:咽部黏膜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沉细。中医诊断:喉痹(心脾两虚);西医诊断:慢性咽炎。治法:健脾理气,活血安神。方药:浙贝母10g,法半夏10g,玄参10g,桔梗10g,炒酸枣仁10g,白及5g,木香10g,煅龙骨20g,川芎10g,鸡血藤15g,麦冬10g,甘草5g。予十四剂,水煎服,一日两次。二诊诉咽痛减轻,现无明显舌根痛,睡眠较前有所改善,偶有上腹疼痛,无咽干、咯痰、咳嗽等症状,纳可,二便调。查体:咽部黏膜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较前减少,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沉细。诊断同前,治以健脾理气,滋阴安神。方药:浙贝母10g,玄参10g,桔梗10g,炒酸枣仁10g,白及10g,木香10g,煅龙骨20g,砂仁(后下)5g,薏苡仁15g,石斛10g,葛根15g,甘草5g。予十四剂,水煎服,一日两次。

按:本例患者素体脾虚,运化无力,进食辛辣后脾胃功能受损加重,胃气不和,上逆咽喉,而致咽痛、舌根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导致气血并亏,心气虚弱而致失眠。因此,治疗以健脾理气,活血安神为主。方中法半夏、木香理气醒脾,白及健胃养血,玄参、桔梗、麦冬清热利咽,煅龙骨重镇安神,川芎、鸡血藤活血通络。经治疗后患者咽部症状减轻,又发上腹疼痛,继续前方治则,去川芎、鸡血藤走窜之品,施以砂仁、薏苡仁健脾温胃,葛根解肌生津,石斛养阴益胃。后随访患者咽喉及其他症状好转,嘱饮食控制,适当锻炼,作息有节,暂未复发。在本例诊疗中,李浩教授注意固护脾胃,重视咽喉与脾胃的密切联系,同时考虑到患者正气亏虚,既未使用攻伐之品以防伤及正气,也未采用大补滋腻的药物而致虚不受补。初期以健脾清咽为主,辅以少量活血通络药物,使气得血行。二诊根据患者出现的新症状,及时调整用药思路,以健脾温胃为主,辅以解肌益胃,使患者胃气来复,和降顺达,症状得以缓解。在整个过程中,用药思路灵活,不拘泥于古方,结合现代医学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治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联系方式

出诊地址: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邮箱地址:dr.lih@163.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