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省名中医

王孟庸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王孟庸(生于1939年11月),江西省南昌市,教授,主任医师。曾跟随多位中医泰斗学习,并师承于名家姚正平先生。1993年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1997年荣任为国家中医师承导师、获评”王孟庸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从医60余年,研究方向为肾脏病、糖尿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学术思想

名中医王孟庸教授认为临床所见之病例往往是千头万绪,有许多种病纠结在一起。在中医辨证教学中,是要求对每个病辨得越精细越好。辨证要旨是删繁就简,以当前用药为切入点。横向思维越辨越繁,罗列全面,难以应用,应用二分法,纵向思维,越辨越简,直达用药之所在,还要看到治疗过程中的辨证的演变。阴阳大道渊深,很难于理解其义。“阴阳者,大地之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广泛大剂量应用的类固醇激素是我们临床上无法绕开的问题。它颠倒阴阳,耗气伤阴,引起患者辨证颠覆性的变化,在病情自然进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名中医王孟庸教授认为代谢综合征与瘀、湿、瘀、浊有关,痰湿瘀浊均是机体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湿是人体的津液在输布和排泄过程中发生障碍,停留于体内所致。中医学一般认为“湿凝为痰”,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痰、湿并不能截然分开,故常统称“痰湿”,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即瘀血,是指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环,它既指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浊”即污浊的意思,非清即浊,痰湿瘀邪均非清气亦非水谷精微,均是机体代谢的病理产物,对人体有害而无益,都是代谢所致的病理产物,故可统称为“浊”。因此,痰湿瘀浊综合征即指有痰、湿、瘀、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不节影响水湿的敷布、运化、排泄,可聚湿生痰,痰湿停于体内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又可以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形成瘀血,因此痰、湿、瘀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均可为痰湿瘀浊的具体表现。

名中医王孟庸教授认为肾病综合征病因和病变是多元化的,治疗方法也很多。但其共同特征为起病急,病程长,持续大量蛋白尿,急速发生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急速发生并不断升级的脾虚证,故应从脾论治。肾病病程长短与脾虚程度有关,健脾药应用于患者,能在蛋白尿改善之前提高血浆白蛋白至正常,脾虚征改善,健脾药的应用,改善了本病患者生存质量。使一些难治性肾病得到缓解,对减少感染与复发也有一定作用。

治疗肾性水肿时应注意:1、掌握活血破血的应用时机;2、宣肺解表法贯穿肾性水肿治疗的整个过程;3、利水渗湿药的选择应用;4、妙用温通法。

科学研究

王孟庸教授发表专著1部,论文20余篇。

获得的主要科研奖项:

“乙肝3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荣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编的著作有:

《王孟庸经验集》,海天出版社,2016年

代表性学术论文:

1.王孟庸从肾论治慢性咽炎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年

2.王孟庸运用当归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验案举隅,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年

3.名老中医王孟庸教授治疗重症红斑狼疮患儿的经验拾萃,时珍国医国药,2019年

4.王孟庸治疗肾脏病常用药对探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

5.王孟庸从标本论治狼疮性肾炎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年

6.王孟庸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经验总结,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年

7.王孟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年

8.王孟庸运用玉屏风散加味临证验案撷菁,江苏中医药,2017年

9.王孟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临证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

10.王孟庸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2015年

11.王孟庸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验案两则,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年

12.高尿酸血症与痰湿瘀浊综合征辨析,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

13.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全身性中西医调治,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

14.肾病从脾论治小议,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

15.尿NAG活性在肾脏疾病时的变化,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年

16.尿毒症中医诊治,北京中医,1988年

17.药物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附五例分析,中华内科学报,1984年

18.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北京中医,1983年

19.慢性肾盂肾炎验案,赤脚医生杂志,1974年

20.尿白细胞排泄率、细菌定量培养及沉渣活体染色检查的临床研究(摘要),中华内科杂志,1965年

图像资料

典型医案

王孟庸抵当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典型病案

钟某某,男,42岁,2010年4月7日就诊。20天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经治疗痊愈,然4月1日晨起发现眼睑、面部浮肿,几天后下肢浮肿,某医院经过详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遂慕名前来求治。初诊:颜面、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少尿,每日尿量约700ml左右,胃纳差,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查:BP150/90mmHg,体重72.5公斤。辅助检查 :尿蛋白++++,颗粒管型0~1。胆固醇7.32mmol/L。

诊断:西医:肾病综合征;中医:水肿(瘀血内阻)

处方:熟大黄10克,桃仁15克,土鳖虫15克,泽兰15克,王不留行15克,三棱10克,3剂。

三天后复诊,查尿蛋白+++,颗粒管型+++,效不改方继用3剂。

再诊:患者从第4剂药起尿量逐日增多,现每日尿量约2000ml,面部浮肿已明显消退,体重减轻3KG,尿PRO++++,管型(—)。此时药中即止,不能再用活血破血药。用强的松50mg,每日一次,及中药五皮饮辨证加减治疗。1月后尿PRO(—),BP135/80mmHg,水肿已全部消退,精神佳,信心倍增。以后每半月复诊1次,治疗顺利,病情未见反复。

按语:肾病患者引起的水肿是由于水湿泛滥,停聚于肌肤、体内,阻滞脉络使血流受阻,血与水互结,使浮肿难消。若选用发汗,利尿消肿的方法是只治其表,而不治其本。此时趁患者初起,正气尚足,用活血破血药使血水互结之瘀消除,则血流畅快,血脉通利,水湿归返而从小便排出,水肿自消。使用破血活血药时,若尿中管型较多,往往是药到病除,药起效果的佳兆。因管型属代谢废物,若停于肾中,阻塞肾小管,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管型增多,说明瘀浊得以排除,而使肾脏清洁。尿液已得排出,则水肿消退。然活血破血药一般使用3~5剂,药中即止,不可妄用,以免伤正气。

联系方式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福田院区)

邮箱地址:88533198@qq.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