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林(生于1963年2月),男,陕西神木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并获评“李惠林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师承杜雨茂教授、熊曼琪教授、张学文教授等多位名老中医,从医30余年,是广东省知名中医内分泌病专家。
李惠林教授擅长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高尿酸血证、垂体瘤、高泌乳素血证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学术思想如下:
首先,李惠林教授提出“治病治人说”,注重“五个结合”。这是对“人(疾病)、自然、社会”矛盾运动中以人为核心的高度概括,即通过调整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以提高免疫力,发挥自然疗法作用,体现出中医整体观思想。“五个结合”即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身心结合和医患结合,临床应用“五个结合”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思路与方法既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认同,也被西医内分泌工作者广泛接受。
第二,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主张对糖尿病早期患者及早干预,西医认为该类患者早期一般无特殊治疗,仅需注意饮食及运动控制即可。李惠林教授强调中医及早干预,早期饮食不节及运动减少对“后天之脾”影响巨大,唯有脾强则“脾瘅”不可发,并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渊源,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采取益气健脾,化痰通络等方法干预性治疗,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可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
第三,主张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基本病机为肺、胃、肾三脏热的阴虚所致燥热内生,阴液亏损,久病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或夹痰瘀。多年临证经验得出,消渴病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或夹痰、或夹瘀,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自拟我科协定处方“活血降糖饮”,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相关的立项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中药管理局项目2项.)
第四、李惠林教授提出从“肾主骨”理论治疗消渴并骨痿,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中医学归属于“消渴并骨痿”,多年临证经验发现肾虚、血瘀、痰湿是消渴与骨痿并发的核心病机,治疗当补脾益肾合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自行研发的中药复方-滋肾降糖丸,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壮骨的作用,符合从“肾主骨”理论入手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滋肾降糖丸院内制剂在我院已运用多年,受益近数万人次,让不少糖尿病患者免于骨质疏松之苦。(本研究相关的立项课题有: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深圳市科信局项目1项。)
第五、李惠林教授还首创“肥为百病之长”理论。李惠林教授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现代的“肥”是诸多代谢疾病的根源,首创“肥为百病之长”的理论,认为“肥人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肥胖导致的代谢综合征也好,糖尿病也罢,长此以往皆可引发的一系列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皮肤等并发症。认为“浊毒”与“瘀毒”是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并主张从“痰”、“瘀”论治,以化痰降浊、活血祛瘀为法,达到调节脏腑、祛除病理产物的目的。
第六、李惠林教授主张从肝脾论治瘿病。瘿病的病因、病机虽相对复杂,但因情志异常导致肝郁脾虚、痰瘀壅结颈前而发病者,临床尤为多见;李惠林教授认为从肝脾论治瘿病,临床疗效显著。瘿病的发病关乎肝、脾、肾三脏,既可一脏受损,也可多脏受殃,治疗要旨在于“解肝郁,健脾胃”,推崇“以调理肝脾为先,斡旋气机为本”,投以加味小柴胡汤达治病求本之目的。惟有肝之疏泄有度,脾之运化强健,方无气滞、痰浊、瘀血之弊。若瘿病日久,损伤心肝阴,则以滋水清肝饮滋阴养血疏肝,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调肝滋阴等。
李惠林教授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制中药制剂4种,国家发明专利1项。
1.2004年《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优秀著作奖;
2.2005年《清瘟解毒固本化湿法预防SARS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2013年《中医社区心理预防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2019年《滋肾降糖丸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研究》获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2020年《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1.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主编,201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治进展》,副主编,201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糖尿病自我防治—人体自有大药》,主编,201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中医经典研读与临证》,主编,2015年海天出版社出版。
5.《王孟庸经验集》,副主编,2016年海天出版社出版。
6.《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糖尿病》,主编,2010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1. Xuemei Liu, Deliang Liu, Youyou Shuai, Huilin Li#, Hengxia Zhao, Xin Qu, Shufang Chu, Xuewen Zhang. Effects of HuoxueJiangtang decoctio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on renal function and renal cortical mRNA express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20,58(1):1132-39. (#通讯作者,下同)
2. Zengying Li, Hengxia Zhao, Shufang Chu, Xuemei Liu, Xin Qu, Jinhua Li, Deliang Liu, Huilin Li.miR-124-3p promotes BMSC osteogenesis via suppressing the GSK-3β/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osteoporosis rats.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Animal.2020,56(9): 723-34.
3.Maosheng Lee, Huilin Li#, Hengxia Zhao, Miao Suo, Deliang Liu. Effects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on the PI3K/AKT Pathway and Apoptosis of Pancreatic β-Cell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ats.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2020,13:1097.
4. Li, Huilin#, Shufang Chu, Hengxia Zhao, Deliang Liu, Xuemei Liu, Xi Qu, Jianpin Chen, Zengyin Li, and Jinhua Li.Effect of Zishen Jiangtang Pill, a Chinese Herbal Product, on Rats with Diabetic Osteoporosi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ra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8, 2018:1-10.
5. Maosheng Lee, Huilin Li#, Deliang Liu. Acupuncture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diabetic foot: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J]. Medicine, 2020, 99(12):e19502.
6. Maosheng Lee, Hengxia Zhao, Xuemei Liu, Deliang Liu, Jianping Chen#, Zengying Li, Shufang Chu, Xinhui Kou, Si Liao, Yuxiu Deng, Huilin Li#, Weidong Xie. Protective Effect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on Nephropathy by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in Induced Type 2 Diabetes in Rat[J].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2020, 2020(1):1-11.
7. 曾霖, 李惠林#, 赵恒侠, 刘德亮, 楚淑芳,张学文. 李惠林运用经方治疗痤疮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 (04):68-70.
8. 廖思, 李增英, 赵恒侠,张学文,李惠林#. 从脾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 环球中医药, 2020, 13(1):96-98.
9. 陈哲,李惠林#,李增英,赵恒侠,周熠楠,帅优优. miRNA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25(9):1327-1330.
10.楚淑芳,李惠林#,刘德亮,赵恒侠,张志玲,李增英.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J]. 中医杂志, 2017,58(8):664-668, 672.
李惠林教授抵当汤治疗月经稀发、停经案
陈某,女,22岁,未婚。2017年5月23日初诊。主诉为月经不调3年余。从2014年3月起闭经7个月,曾在其他医院予黄体酮后月经复至,但仍时有停经,曾在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无效,经期不规律,此次从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未来潮,初潮年龄12岁。证见精神可,腹胀,大便粘滞不爽,2-3日一解。末次月经2017年4月18日。一日即止,痛经,血色暗,纳眠可,口干,饮不多。舌质淡有瘀斑,苔白厚,脉滑。查尿早孕试验为阴性。
诊断:月经不调(气滞血瘀)。治法:活血祛瘀,疏肝理气。处方:抵挡汤加味。药用:水蛭5g,虻虫10g,大黄10g,桂枝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干益母草30g,醋香附15g,炙甘草10g。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以客家黄酒少许送服。
二诊(2017年6月6日):症同前,腹胀,口不干,大便每日2-3一解,2017年5月3日行经,现仍处经期,经前乳胀,下腹痛,打喷嚏,舌质暗,苔薄白,脉滑。嘱原方继服七剂。
三诊(2017年6月20日):症同前,口不干,无腹胀,眠差易醒,大便不成形,日一解,舌脉同前。原方加龙骨30g,七剂水煎服。
四诊(2017年7月4日):无其他不适,舌脉同前,嘱上方七剂。
五诊(2017年7月25日):无其他不适,末次月经2017年7月6日,经前乳胀、小腹痛均减轻,行经3天,舌脉同前,上方继服。
六诊(2017年8月15日):无其他不适,末次月经2017年7月31日,经期6天,经期无腹痛,经前无乳胀,嘱其停药。
2019年3月,因带家人来看病至李惠林教授诊室问候,并诉近2年月经规律,经色,量均正常。
李惠林生脉散合小柴胡汤治疗甲亢
某患,女,49岁,2019年10月29日初诊。主诉:发现甲亢1月余。现病史:患者2019年9月18日外院体检查甲功提示甲亢,2019年10月18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复查甲功提示甲亢,肝功:ALT 39.9U.L,GGT 56.7U/L。诊断为“甲亢”,建议口服“甲巯咪唑”,患者未服。现为中西医诊治来我院就诊。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易疲倦,情绪紧张,偶有心慌,口干,喉中有痰,纳眠可,纳眠可,大便日2次,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四诊:手细颤征阳性,舌瘦略红,苔薄,脉细数。既往史:无特殊。辅助检查:2019年9月18日外院体检查甲功示TSH 0.005mIU/L,FT3 14.06pmol/L,FT4 30.6pmol/L,2019年10月18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查甲功:TSH <0.004mIU/L,FT3 9.37pmol/L,FT4 2.76pmol/L,TRAb 25.84IU/L,TGAb 73.2IU/L,TPOAb 2322.2IU/L,肝功:ALT 39.9U.L,GGT 56.7U/L。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瘿病(气阴两虚),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处方:生脉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药用:麦冬15g,五味子15g,太子参30g,沙参30g,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5g,大枣10g,黄芪30g,桔梗15g,蜂房1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约200-300ml,分2次服,1剂/d。服药7剂,疲倦、心慌较前稍减轻,上方加减续服3月,上症缓解,甲亢基本稳定,抗甲亢药物维持用药。
李惠林肾气丸治疗消渴病
某患,女,55岁,2021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发现2型糖尿病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外院诊断“2型糖尿病”,曾用胰岛素治疗,现口服“二甲双胍0.5g qd、阿卡波糖50mg qd”控制,现自测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6-7mmol/L。平素易感冒,无发热。症见:精神一般,四肢乏力,汗多,怕冷,口干口苦,饮水不多,打喷嚏,流涕,恶心,纳一般,眠差,入睡困难,易早醒,大便干结,2-3天一行,小便黄,舌淡,苔薄白,脉弦。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消渴病(脾肾亏虚),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补肾温阳。处方:肾气丸加减。药用:熟地黄20g,山药15g,山庾肉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制附子10g(先煎),桂枝10g,黄芪30g,五指毛桃30g,党参3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7剂,水煎服,约200-300ml,分2次服,1剂/d。服药7剂,睡眠、大便干、怕冷较前好转,上方加减续服3月余,上症缓解,血糖控制可。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福田院区)
邮箱地址:sztcmlh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