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省名中医

李顺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顺民,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获评”李顺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名中医,鹏城杰出人才,深圳市名中医。从医42年,擅长治疗肾、胃、脑等内科疑难杂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

1、发展脾肾相关理论:李顺民教授师从邓铁涛,继承并发扬了邓老的五脏相关学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前人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在临床上擅长运用“肾病治脾”之法治疗肾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脾肾相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渐渐形成了“脾肾相关、肾病治脾”的理论思想。以此理论为指导,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剂-健脾益肾方。同时带领学术梯队对该治法与方剂的疗效机理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研究。承担脾肾相关研究课题多项:如: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项目“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课题子课题“肾病治脾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从TGF-β/Smads信号通路研究健脾益肾方治疗IgA肾病的机制”;广东省中管局项目“健脾益肾方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免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圳市科创委重大项目“健脾益肾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等。

2、“治病治人说”根据“全人学”的观点,从人的身体、心理 、精神、人文等方面综合调治疾病。 是对“人(疾病)、自然、社会”矛盾运动中以人为核心的高度概括,即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提高免疫力,发挥自然疗法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

3、“三气学说” 即邪气学说、精气学说和元气学说,指侵害人体和体内生成的邪气和人体本身的精气和元气共同构成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所以治疗疾病既要驱邪气,又要固精气,还要培元气,用此理论治疗难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等取得较好疗效。

4、强调“治未病”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变。首先主张在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即予以调理阴阳平衡,使得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强调养生保健与未病预防,不治已病治未病。主张对Ig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早期干预治疗。系统整理并出版《理化指标异常中医治疗手册》一书,对无症或少症疾病中医辨证的早治和根治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中医隐证和亚健康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5、注重“五个结合” 即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身心结合和医患结合,临床应用“五个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思路与方法既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认同,也被西医肾病工作者广泛接受。

科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子课题及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主编《现代肾脏病学》等著作12部,编写《李顺民医学文选》 等著作3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市级奖励12项。研制院内中药制剂 3种。

获得的主要科研奖项:

1. 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健脾益肾法(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营养不良

2. 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脾肾相关学说的创立与发展及临床应用研究

3. 2013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解毒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4. 2015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肾衰1号方防治慢性肾衰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5. 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益气解毒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6. 2018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健脾益肾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药开发及临床基础研究

主编的著作有: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理化指标异常中医治疗手册》

3.《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

4.《现代肾脏病学》

5.《中医、中西结合病案基本规范书写手册》

6.《肾脏病特色方药》

7.《李顺民医学文选》

8.《脾肾相关疾病证治精要》

9.《李顺民中医心录》

10.《泌尿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

11.《现代中医肾脏病学》

12.《常见肾病--中医自我保健》

代表性学术论文:

1.Baicalein Reduces Inflammatory Process in a Rodent Model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vest Ophthalmol,Vis Sci,2009

2.Primary 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 of the kidney with synchronous implant and infiltrating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reter,Diagn Pathol,2012

3.Lumbrokinase attenu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through regula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 in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s,Diabetes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2013

4.Astragaloside IV amelior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modulating the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network,PLoS One,2017

5.A Chinese herbal formula, Jian-Pi-Yi-Shen decoction, improves muscle atrophy via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in 5/6 nephrectomised rats, Sci Rep,2017

6. Liu X, Lu J, Liu S, et al. Huangqi-Danshen decoction allevi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db/db mice by inhibiting PINK1/Parkin-mediated mitophagy. Am J Transl Res. 2020;12(3):989-998. Published 2020 Mar 15

7.Liu X, Lu J, Liao Y, et al. Dihydroartemisinin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by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ed Pharmacother. 2019;117:109070. doi:10.1016/j.biopha.2019.109070

8.Wang D, Chen J, Liu X, et al. Retraction Note: A Chinese herbal formula, Jian-Pi-Yi-Shen decoction, improves muscle atrophy via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in 5/6 nephrectomised rats [retraction of: Sci Rep. 2017 Aug 23;7(1):9253]. Sci Rep. 2021;11(1):12831. Published 2021 Jun 14. doi:10.1038/s41598-021-91869-x

9. Zeng Y, Zhang B, Liu X, et al. Astragaloside IV alleviates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induced podocyte cytoskeleton injury through the Wnt/PCP pathway. Am J Transl Res. 2020;12(7):3512-3521. Published 2020 Jul 15.

10. Liu X, Huang S, Wang F, et al. Huangqi-Danshen Decoction Ameliorates Adenine-Indu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Dynamic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2019:9574045. Published 2019 Jan 1. doi:10.1155/2019/9574045.

11. Liu X, Zhang B, Huang S, et al. Metabol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Huangqi-Danshen Decoction on Adenine-Indu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Rats. Front Pharmacol. 2019;10:992. Published 2019 Sep 10. doi:10.3389/fphar.2019.00992

12. Chen J, Wang F, Huang S, et al. Jian-Pi-Yi-Shen Decoction Relieves Renal Anemia in 5/6 Nephrectomized Rats: Production of Erythropoietin vi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Signaling.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2019:2807926.Published 2019 Mar 3. doi:10.1155/2019/2807926

13. Li Y, Liu X, Liu S, et al.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Reveal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on Cisplatin-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0;2020:8524132. Published 2020 Oct 10. doi:10.1155/2020/8524132.

14. Lu J, Peng J, Xiang M, et al.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lectin alleviates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inhibiting the LOX1/NF-κB/caspase-9 signaling pathway. Biosci Rep. 2018;38(5):BSR20180071. Published 2018 Sep 7. doi:10.1042/BSR20180071

15. Wang D, Sun H, Song G, et al. Resveratrol Improves Muscle Atrophy by Modulating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in STZ-Induced Diabetic Mice. Mol Nutr Food Res. 2018;62(9):e1700941. doi:10.1002/mnfr.201700941.

图像资料

典型医案

医案一 加减参芪地黄汤治疗IgA肾病

患者林某,男,51岁

初诊日期:2012年4月17日

主诉:尿血间作19年。

现病史:19年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血尿,遗留镜下血尿,5年后出现蛋白尿(<1g/24h),2006年肾活检示:IgA肾病(系膜增生型),平素血压维持在135/80mmHg左右,口服洛汀新降压。现腰酸,疲劳,尿有泡沫,夜尿多,纳眠可,大便调。

既往史: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经干扰素治疗,病情稳定。

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滑。

辅助检查:尿常规:尿PRO+。尿蛋白定量:251.8mg/24h。BUN 4.8mmol/L,Cr 84umol/L,UA 364umol/L,CysC 0.4mg/L。

中医诊断:尿血(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

治 法:益气养阴

处 方:黄芪30g 丹参15g 山药20g 山萸肉10g
茯苓15g 牡丹皮10g 金樱子肉20g 芡实30g
蝉蜕10g 炙甘草5g 牛膝30g 莲须10g

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2012年5月8日

疲劳稍改善,仍腰酸,夜尿2次/晚,纳眠可,苔薄白腻,脉细。辅助检查:尿常规:PRO±。原方加薏苡仁30g、小蓟炭1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按:IgA肾病由于蛋白及精血等精微物质的丢失暗耗,病久常会导致气阴两虚或脾肾两虚之候,脾虚不能制水,水湿运化失职而又会导致水湿内停。临床以腰酸乏力,轻度水肿以及尿改变或血压升高为主症。再者,久病入络,气、血、水互结为瘀,因此,本病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则进行标本同治,加减参芪地黄汤为笔者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方。该方组成:黄芪30g,丹参15g,山药20g,山萸肉10g,茯苓15g,牡丹皮10g,金樱子肉20g,芡实30g,蝉蜕10g,炙甘草5g。组方时,以丹参易原方的党参,他认为丹参活血而不留瘀,与丹皮合用,使之活血化瘀之力更强,对延缓病情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复诊3次后,患者反复复查,蛋白尿明显减少,症状减轻。

医案二 五皮饮合五苓散治疗水肿

患者周某,女,60岁

初诊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主诉:颜面、下肢浮肿3月余。

现病史:患者2013年8月因颜面及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PRO3+,血Cr 137μmol/L,测血压150/70mmHg,给予控制血糖,降血压及保肾等治疗,自觉无明显改善,遂至我院门诊求治。

现症见:颜面及下肢浮肿,困倦乏力,气短,纳差,眠一般,尿少,大便干,日1次。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6年,否认乙型肝炎等病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双肾区叩击痛阴性,颜面、双下肢轻度水肿。Bp 136/65mmHg。

辅助检查:11月23日外院查尿常规:PRO3+,血Cr 144μmol/L。

中医诊断:水肿病(脾虚水泛,湿浊内停)

西医诊断:1、水肿查因:糖尿病肾病?
2、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期)
3、2型糖尿病
4、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治 法:健脾利水,通腑泻浊

处 方:白术10g 白芍15g 黄芪30g 陈皮10g
桑白皮30g 大腹皮15g 泽泻20g 冬瓜皮20g
茯苓皮15g 桂枝5g 炙甘草5g 大黄10g
薏苡仁30g 麸炒枳实10g
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 2013年12月3日

下肢浮肿减轻,颜面轻度浮肿,困倦乏力改善,纳眠尚可,二便调,苔白腻,脉沉细。27/11查尿生化:尿微量白蛋白 784.9mg/L,尿β2微球蛋白4.75 mg/L,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6.9 U/L。ALT 38.0U/L,AST 36.7U/L,GGT 45.7U/L。中药予前方去枳实,大黄用量加至15g,黄芪至50g以加强健脾益气,冬瓜皮加至50g,并加赤小豆30g以健脾利水,加杏仁10g、紫苏叶10g以宣肺利水。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按:慢性肾脏病发展到肾衰竭期多表现为脾虚湿困,证见面色晄白或萎黄不华,身重倦怠,身肢浮肿,脘闷纳呆,气短自汗,大便时溏,小便短少等症状。此时治疗应以健脾利湿,化气行水为法,常以实脾饮、五苓散、五皮饮等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该例患者颜面及下肢浮肿为主,其水偏于肌表,故以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加大黄、枳实以通腑泻浊,用药后下肢水肿减轻,但颜面仍浮肿,考虑颜面在上焦,故加杏仁、苏叶宣肺利上焦水湿,并加入赤小豆、增加冬瓜皮用量以加强利水之功。本例治疗1月后,水肿消退,蛋白尿减轻。

医案三 小蓟饮子治血尿

患者霍某,男,39岁

初诊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主诉:发现镜下血尿7月。

现病史:患者7月前因腰痛于外院查尿常规:PRO+,BLD3+,RBC 385/ul。其后多次差尿红细胞位相提示畸形红细胞>75%,诊断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未予系统诊治,此后多次复查尿BLD2+~3+。现腰酸不痛,疲乏,劳累后加重,无尿频尿急尿痛,纳眠可,大便调。

既往史:无特殊。

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胖,边有齿印,苔薄黄,脉细。

辅助检查:尿常规:PRO+,BLD3+,RBC 385/ul

中医诊断:尿血(脾肾气虚,夹有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综合征

治 法:健脾益肾,清利湿热

处 方:黄芪30g 生地黄20g 山药20g 山萸肉10g
小蓟炭15g 墨旱莲15g 白茅根30g 蒲黄炭10g
仙鹤草15g 甘草5g 白术10g 牛膝30g
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 2012年10月23日

腰酸乏力稍改善,余同前,舌暗,边有齿印,苔薄黄,脉细。尿常规:PRO±,BLD3+,RBC 145/ul。原方加莪术30g、莲须1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2012年11月13日

无明显不适,二便调,纳眠可,舌边齿印变浅,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PRO-,BLD3+,RBC 11/ul。前方去莪术,加芡实3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按:小蓟饮子出自《玉机微义》,为凉血止血的名方,其组成有:生地黄120克、小蓟根、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子、炙甘草各15克。原方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主要用于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笔者经多年临床发现,单纯热结下焦所致血尿临床并不多见,许多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患者都不同程度存在脾肾亏虚或气阴两虚,因此,在小蓟饮子的基础上去滑石、通草、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子,加黄芪、淮山健脾益气,加山茱萸益肾固摄,加旱莲草清虚热,加白茅根、茜草炭凉血止血。经改良后,加减小蓟饮子(黄芪30g、生地黄20g、山药20g、山萸肉10g、小蓟炭15g、墨旱莲15g、白茅根30g、蒲黄炭10g、茜草炭15g、甘草5g)具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之功,常应用于气阴两虚或脾肾气虚夹有明显下焦湿热者,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复诊4次后,患者镜下血尿较前减轻,蛋白尿消失。

案四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

患者曹某,男,4岁

初诊日期:2013年3月26日

主诉:反复浮肿2年。

现病史:2011年3月感冒后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于儿童医院查尿常规:PRO3+,予强的松(早15mg,中10mg,晚10mg)治疗,激素敏感,1周后尿蛋白转阴,但感冒易复发,2011年11月复发,予肾穿病理提示:肾小球微小病变。继续予激素治疗,激素减至5mg/日时复发。近日激素再次减至5mg/日,近期感冒咳嗽,咳声重浊,咽痛,口不干,睡眠多汗,磨牙。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滑。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3月24日外院查尿常规:PRO+。

中医诊断:水肿(气阴两虚,风邪犯肺)

西医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

治 法:益气养阴,宣肺利水

处 方:黄芪10g 丹参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 金樱子肉10g 芡实15g
蝉蜕10g 炙甘草5g 莲须10g 燀苦杏仁10g
桔梗10g
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 2013年4月9日

下肢水肿已消,仍咳嗽,有痰,偶有腹痛,睡不好,纳差,4月2日复查尿常规:PRO-。原方去桔梗,加白术10g,薏苡仁10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 2013年4月23日

已无咳嗽咯痰,偶有早上腹痛,磨牙,多汗,大便日1次,便干,舌淡红,苔根黄腻,脉细数。复查尿检正常。前方去金樱子、杏仁,加糯稻根15g、火麻仁15g、白茅根1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按: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一般以五苓散和五皮饮加减治疗,但此例患儿得病日久,其本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虚不能制水,水湿运化失职所致水肿,因此,仍需以益气养阴为主,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考虑患儿本次发病由感冒诱发,目前表证未清,故加入杏仁、桔梗、蝉衣宣肺利水。经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后,患儿水肿及感冒症状均逐渐消失,尿检恢复正常。患者后多次复诊,水肿消退,蛋白尿阴性。

医案五 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王某,女,29岁

初诊日期:2013年5月7日

主诉:发现尿蛋白5年余。

现病史:5年前发现蛋白尿、血尿,服激素(具体不详)后尿蛋白消失,1年前怀孕后期(孕8月)时复发,尿常规:PRO3+,尿蛋白定量约4g/24h,查血肌酐升高(具体不详),现已分娩8月余。近期复查尿PRO2+,Cr 101.3μmol/L。现症见:咽痒,偶有咳嗽,乏力,纳眠一般,大便日1次,稍干。

既往史:无特殊。

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黄,脉细弱,咽部充血。双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尿PRO2+,血Cr 101.3μmol/L。

中医诊断:慢肾风(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 法:益气养阴,健脾益肾

处 方:黄芪30g 丹参15g 山药20g 山萸肉10g
茯苓15g 牡丹皮10g 金樱子肉20g 芡实30g
蝉蜕10g 炙甘草5g 熟大黄10g 炒牛蒡子15g
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 2013年6月4日

服药后无明显不适,近两日出现腹泻,日2-3次,泡沫样,便后偶有有后重感,咳嗽,无痰,纳眠可,苔薄黄腻,脉沉细。辅助检查:尿常规:PRO+。抗SM抗体+。原方去蝉蜕、熟大黄、炒牛蒡子,加香连丸、白术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调整如下:
黄芪30g 丹参15g 山药20g 山萸肉10g
茯苓15g 牡丹皮10g 金樱子肉20g 芡实30g
炙甘草5g 木香10g 黄连5g 莲须10g
白术20g
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按:参芪地黄汤出自于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卷二大肠病方,本方以补益为主要功效,主药为人参、黄芪、茯苓、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该方70年代被方药中先生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本例根据肾脏病的特点对原方进行了加减运用,并成为治疗慢性肾炎、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慢性肾脏病的首选方剂,加减参芪地黄汤组方为:黄芪30g,丹参15g,山药20g,山萸肉10g,茯苓15g,牡丹皮10g,金樱子肉20g,芡实30g,蝉蜕10g,炙甘草5g。该方主治气阴两虚的肾病患者。本例患者初诊时伴有咽痒不利,大便干等症状,故加蝉蜕、牛蒡子以解表利咽,加熟大黄以通腑软便。患者服药后尿蛋白由2+降至+,复诊时患者出现腹泻、苔黄腻等湿热变证,故及时去解表的蝉蜕、牛蒡子和通便的熟大黄,加香连丸清热利湿止泻,加白术以健脾燥湿。患者后多次复诊,蛋白尿波动在:(-)-(1+),肌酐在正常范围。

联系方式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福田院区)

邮箱地址:zyylishunmin@163.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