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省名中医

名医简介

罗陆一,博士,主任医师,1974年在江西中医学院学习,1983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跟随国医大师李振华,赵清理学习,1987年考取南京中医学院博士生,跟师国医大师周仲瑛习医。1990年到深圳市中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现任广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深圳市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罗陆一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精于中医望诊,切诊,擅长针灸治疗内外诸疾,灵活运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现代临床。

学术思想

罗陆一,出生于江西樟树清江程坊,其幼承祖训,研习岐黄,继承家学,年少时苦练气功武功金,得其真传,后又多处寻师,拜道,佛,走方医,民间草药师学习中医药,学艺得以精进,深得岐黄,扁鹊仲景之道。熟读中医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金匮经典及汉唐以降中医药著述。精于中医望诊,切诊,擅长针灸治疗内外诸疾,灵活运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现代临床。

科学研究

罗陆一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曾经主持5项,参与7项国家、省级及市级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制院内中药制剂2种。

获得的主要科研奖项:

1. 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二等奖一项

2. 广东中医大学科技奖一项

3. 深圳科技进步等奖三项

主编的著作有:

1. 《罗陆一临床经验集》

2. 《小儿常见病食疗》

3. 《中医肝胆病治疗手册》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益肾通脉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平滑肌细胞凋亡及Bcl-2 Caspase-3的影响

2. 仲景方用于心律失常治验

3. 超声波刺激虚里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4.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5. 伤寒方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运用

6. 理中汤治疗不明原因长期高热举隅

7. 地黄饮子对犬心肌缺血模型心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8.温肾化痰活血法心腧穴位外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

9.心舒对犬心肌缺血模型心肌酶谱的影响

10.脑脉通治疗脑动脉硬化症90例临床观察

11.超声波刺激虚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图像资料

典型医案

案例一:望诊治疗心肌炎后遗症

下极为心之处,望下极色对心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下极色淡白多为心阳亏虚,常与心肌炎后遗症相关。

邓某,女,33岁,初诊2010年7月。望其面色晃白,下极色淡白,细而窄,精神倦怠,双目半闭,眼睑浮,眼角下垂,表情忧郁,少气懒言,两颐瘦削,再望舌淡胖,苔白 。初步诊断1、心肌炎后遗症2、扩张性心肌病。

询其病史,述10年前感冒后出现气喘,活动后加重,下肢轻度浮肿,气喘,胸闷,气短,活动时加重,易疲劳、乏力,在陕西省丹凤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1年前生小孩后受凉上述症状复发并加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心脏彩超示扩张性心肌病,EF39%,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扩张性心肌病”。与望诊结果相符。患者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阳亏虚、寒饮内阻、瘀阻络脉,治以养心温阳,温化寒饮,活血化痰通络为法。

处方:2010年7月日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15g 白芍10g 细辛5g干姜15g炙甘草 20g桂枝15g五味子15g白芥子15g紫苏子15g莱菔子15g附子15g (先煎)夜方:参苏饮加减,党参 20g苏叶15g葛根15g法半夏15g前胡 10g茯苓20g枳壳10g桔梗10g木香 10g陈皮10g炙甘草15g干姜15g细辛15g五味子15g厚朴15g远志15g酸枣仁30g (打碎)全蝎 15g 蜈蚣 5条

服上方2月后复诊,患者心悸、胸闷较前好转,无咳嗽、气短,畏寒、肢冷、尿频、腰酸。已无外感证,去解表药,续以养心温肾,活血化痰通络为法。处方:党参20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0g陈皮10g法半夏15g制南星15g杜仲20g巴戟天20g 仙茅15g淫羊藿10g紫河车30g木香10g (后下)远志15g酸枣仁30g (打碎)全蝎15g蜈蚣5条 蛤蚧1对

服上方2月后复查心脏彩照示心脏扩张较前好转,EF65%。心悸、胸闷鲜有发作。

案例二:望诊下极、印堂“八”字纹——肥厚型心肌病

下极连印堂为督脉、膀胱经行经之处,膀胱与肾相表里,肾虚则膀胱受邪,经络阻滞,日久成瘀,表现为下极、印堂“八”字纹。可见下极处有“八”字纹者多与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有关,常伴有心脏瓣膜返流及关闭不全。

朱某,男,55岁,初诊2010年5月。望其下极、印堂低陷,有“八”字纹,再望其精神疲倦,双目无神,面色晦暗,舌淡暗,中有一纵裂纹,边尖有瘀点,苔白厚腻。由此初步诊断为1、肥厚型心肌病2、心功能不全。

再询其病史,述于2002年开始出现胸闷痛,劳累及活动后明显,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咳嗽咯痰,鼻塞,曾晕厥一次,嘱其住院诊治,查心脏彩超示心肌重度肥大,经中医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后又至市二医院住院治疗,查心电图示ST-T改变,心脏彩超提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治疗病情加重,隧到市中医院治疗。患者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心肺亏虚 痰瘀内阻;治以养心补肺,活血化痰通络为法。

处方:2010年5月黄芪 30g白术 20g茯苓 30g党参 20g当归 15g川芎 30g石菖蒲 15g远志 15g 法半夏 15g 制南星 15g陈皮 10g白芷 30g 苍耳子15g辛夷 15g 蜂房 30g煅龙骨 30g (先煎) 煅牡蛎 30g (先煎)酸枣仁 30g (打碎)首乌藤 30g

服上方3月后复诊,患者病情好转,精神可,胸闷、无气促,夜间寐安,无呼吸困难,无咳嗽,鼻塞好转,纳可,大便溏。上方去酸枣仁、首乌藤、远志、石菖蒲、煅龙牡,加吴茱萸 5g五味子10g、仙茅15g淫羊藿10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巴戟天 20g 。门诊随访6月后患者诸证未作。

案例三:望人中淡暗——冲任失调

陈某,女,48岁,文员,初诊时间:2010年3月2日。望其面色萎黄,眼圈凹陷,山根低平,人中淡暗,形体消瘦,舌体瘦小,淡暗,边有齿印,据此初步辨证为脾肾亏虚 冲任失调,询其病史,诉腰酸乏力,月经淋漓20余天,量少,色淡,腰酸乏力,纳寐差,二便尚调,脉细。

中医诊断:崩漏,证属脾肾亏虚 冲任失调,治法:健脾补肾,调摄冲任。处方:党参20 炒白术30 茯苓20 川断30 杜仲30 巴戟天20 仙茅15 仙灵脾10 阿胶10 艾叶15 熟地15 当归15川芎15 地榆30 茜草20,十五剂,水煎服。复诊2010年3月17日,服5剂药后经血已停,继服10剂后精神好转,腰酸诸症消除,嘱其续服中药30剂以巩固。处方:党参20 白术20 茯苓30 黄芪30 当归15 川芎20 仙茅15 仙灵脾10 杜仲30 巴戟天20 菟丝子15 韭菜子15 山楂15。按:患者人中淡暗提示冲任固涩、濡养失职,山根低平,则提示先天肾气不足,肾阳温煦气化无力,冲脉不盈,任脉不通,冲任失调,固涩无力则经血淋漓不尽,腰酸乏力;女子七七,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面色萎黄,眼圈凹陷,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边有齿印均为脾阳不升,脾失健运,气血亏虚之象;以四君、四物、二仙合胶艾汤化裁,健脾气,补气血,加续断强筋骨,补冲任,久失血必有瘀,予化瘀止血药地榆、茜草以加强收涩之力。崩漏止后再予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之中药培补脾肾,强壮冲任,预防崩漏再犯。

案例四:心力衰竭

陈某,男,59岁,哮喘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2周加重,每晚1-3时即发作,发作时胸闷痛、喘促,两足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舌体微右歪,脉沉细。高血压3级病史。中医诊断:胸痹。病因病机:脾肾亏虚,水气凌心,瘀血阻络。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活血通络。方予真武汤加味:党参20g,白术30g,茯苓30g,桂枝15g,制附子20g(先煎),葛根15g,仙茅15g,仙灵脾10g,黄芪50g,白芍10g,田七10g。服药7剂后2诊见胸闷痛明显缓解,两足肿消退,予服上方加减,随诊3个月见所有症状基本上均续步消除。

按:夜1-3时为丑时,阴寒最盛之时,患者脾肾阳虚致水湿内生,水气上凌于心,故患每于1-3时发作哮喘、胸闷痛;水湿下注,故见两足微肿;脾肾阳虚,运化失常,则见体形肥胖;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舌体微右歪,脉沉细均为水湿内停,瘀血阻络之征。用真武汤加味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活血通络治之。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制附子、桂枝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暖脾土,以温运水湿;仙茅、仙灵脾相合,温肾壮阳;黄芪补中益气行气;葛根健脾升阳,助脾之运化;白芍养肝,柔肝,敛阴,丑时气血行至肝经,为寒气最盛之时,用白芍养肝,则肝之阴养则阳生可长;田七活血化瘀通络。是方健脾补肾,温阳利水,使脾运复常,肾气得行,水道络脉畅通,胸闷痛症状消退,则病愈。

案例五:哮喘

杨某,男,47岁,哮喘反复发作约10年,每至夜间凌晨4时许发作,近1周复发,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伴痰多白粘,胸膈满闷,面色晦暗,畏寒肢泠,舌暗淡苔白滑,脉紧。中医诊断:哮喘。病因病机:肺肾亏虚,寒痰伏肺,痰瘀互阻。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予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加味:麻黄15g,白芍15g,细辛15g,干姜15g,桂枝15g,制半夏30g,黄芪30g,白术20g,当归15g,地龙15g,炙甘草15g,杜仲30g。服药7剂后2诊哮喘明显缓解,鼻渊症状消除,予续服上方加减,随诊2个月见所有症状均基本消除。

按:该患者咳嗽日久,肺气受损,气不化津,痰饮内生,再受风寒,饮从寒化,寒痰伏留于肺,气机升降受阻,寒水之邪易伤心火,寒气极胜则心阳衰,因寒气最盛之时在丑时,故患者常于丑时发作,故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多白粘;肺不宣发,则胸膈满闷;阴盛于内,阳气不得宣达,故畏寒肢泠;舌暗淡苔白滑,脉紧均为阳虚之象。故治疗用小青龙汤加味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袪邪通窍治其本。方中麻黄散寒解表,宣肺气平喘咳;桂枝性辛热,温阳散寒,化利内饮;白芍和营养血;细辛、干姜袪风散寒,回阳通脉,温肺通窍;制半夏与制南星燥湿,温化寒痰;地龙、蜂房熄风通络,攻毒止痛;黄芪补气助阳,能助药势鼓邪外出,叉能预防阳随汗脱;白术补气健脾,固表止汗;当归、杜仲补益肝肾,;炙甘草调和诸药。是方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助阳益气,袪邪通窍,使阳气充盈,寒痰尽袪,哮喘病可愈矣。

联系方式

出诊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

邮箱:120832885@qq.com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