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三名工程
借力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深圳市中医院柔性引入国内外多个高水平医学团队,在促进医院管理和人才培养, 提升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

        深圳市中医院在2017年引进高层次医疗团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和核心成员何丽云研究员、房繄恭研究员、文天才高级工程师、雒琳助理研究员均属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方法研究团队。该团队是集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信息学、计算机与数据分析挖掘等多学科的团队组织,长期从事中医和针灸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中医药临床评价方法学研究、中医针灸标准化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

        刘保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着眼于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00多篇,SCI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2项,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针灸标准化研究、针灸注册研究等研究中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为中医研究树立了典范,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10余项。多次组织制修订针灸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23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4项、ISO国际标准1项,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团队依托科室针灸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深圳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院士工作站、深圳市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的依托科室。专科设有2个门诊、2个病区、康复中心、肌电图室、针灸现代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专科首创“调任通督针法”,用于中风、失眠、抑郁障碍、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开展中医特色疗法20余项,包括靳三针、火针、浮针、蝶腭神经节针法、艾灸、督脉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放血等,用于治疗包括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失眠、抑郁等神经精神类疾病,颈肩腰腿疼、膝骨关节炎等痛证;不孕、痛经、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小儿脑瘫、自闭症等儿童发育疾病,带状疱疹、慢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病,及便秘、压力性尿失禁、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肥胖、疲劳综合征等病,具有满意的疗效。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杨卓欣教授及学术带头人于海波教授共同带领专科发展。专科现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2名,省名中医1名,市名优中医4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高级职称医师21名,博士11名,硕士31名。

        自2017年三名工程建设工作以来,专科医教研水平均上升一个台阶。近3年,在临床方面,专科开设卵巢早衰、产后抑郁障碍、慢性腰痛专病门诊,成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联盟卵巢早衰专家工作室、慢性腰痛专家工作室引起各项新技术新项目6项。在科研方面,专科成立深圳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基地,立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6篇,申请专利13项,编写专著4部,获得科技奖励2项。在教学方面,培养研究生30名,其中毕业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1名。举办临床科研方法、针灸实用技术等培训班7次。

        专科注重多学科交流与合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多个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临床科研一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数据挖掘、针灸智能设备的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刘保延首席研究员的带领下,学科带头人杨卓欣教授、科主任于海波教授多次受邀参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举办的“中医药针灸一带一路风采行”,在荷兰、俄罗斯、挪威、土耳其、希腊、瑞士、摩洛哥、毛里求斯等多国传播针灸,扩大针灸国际影响力。同时派出专科骨干及后备人才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康复医院、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美国贝勒医学院、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修学习。

        深圳市中医院通过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创新团队,双方将在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理念的指引下,通过针灸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技术体系研究、针灸优势病种病例的登记注册研究、实用针灸技术评价及转化研究、针灸器具智能化研发与应用、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的推广与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深圳市中医院针灸学科临床诊疗与科研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首席研究员团队进行深度合作。从针灸学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和中医走向世界发展战略出发,围绕针灸优势专病专科,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灵魂,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临床科研团队,通过在职培养、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中青年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同时把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培养针灸学科懂临床、会科研的高水平复合人才,以提升针灸学科的影响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