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我心目中的协和精神

发布日期:2020-02-27

2018年9月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当我拖着简单的行李站在东单天桥上,面对长安街上川流不息的车队,遥望眼前那座满身历史斑驳的建筑的时候,我激动地告诉自己:协和,我来了!我知道接下来的一年,我

有幸在这里度过人生工作经历不同寻常的一段日子,那一刻,内心激动而憧憬;现在想起来还依稀能感受到那时的心跳,还有那天明媚的阳光和醉人的秋风。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中国文化中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在协和进修的一年,也是我医学生涯收获最多的一年。协和急诊是中国急诊界的标杆,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能有机会来协和接受规范化的学习,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

时至今日,我依稀记得那天接受完入科培训后,当我穿上白大褂站在协和急诊抢救室正式上班那天的情景:一个陌生的环境,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于我自己的工作单位,那一天我内心始终是忐忑和迷茫的,但同时也是惊喜和新奇的,因为我知道,我所遇到的所有困惑,正是我需要学习和可以提高的地方;急诊抢救室是封闭式管理,与我所见过的大多数抢救室模式都不一样,常规床位有22张,忙的时候可以达到加5、加6,甚至加10的状态,平时忙碌之情形可见一斑;病人能否进入抢救室有严格的指征和标准,入室病人病种各不相同,病情错综复杂,而各位当班主班处理起来却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工作更是有条不紊,业务之娴熟令人叹服;来协和之前,我的急诊操作技术例如四大穿刺、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也只是停留在“熟悉流程”的阶段;而急诊超声、纤支镜技术等操作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崔庆宏老师给大家演示和讲解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让大家快速掌握了RIS的技巧;抢救室的主班、一副更是抽空给大家讲解急诊诊疗、操作的规范化流程,让大家一开始就形成了规范的操作习惯;还有参加E-TRINING 急诊超声培训,史迪老师、张秋斌老师更是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练习和操作,所谓垂之以范,正是他们规范化的指导,才让我们迅速而规范地掌握了急诊的各种操作技术。虽然在急诊抢救室是最忙碌而辛苦的区域,但这里正是我们急诊的主战场,对于一名进修的医师来说,这里无疑是最开阔眼界的地方。


EICU是我进修期间学习最久的一个区域(7个月),这个区域的工作流程和临床关注点与抢救室有很大差别,手卫生、院内感染、无菌观念等等是这个单元始终强调的问题;同样,关注清醒重症患者的情绪疏导也是这个区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主班握着病人的手耐心细致地安抚着精神几乎崩溃的患者时候,我突然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不应该只关注患者的生理病理指标,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对重症患者,适时的心理干预对病人的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对每一个接管的清醒重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样,也是在这里我见识了很多以往没有接触过的临床知识:EC?MO的上机流程和病情监测、俯卧位通气的流程和护理要点;呼吸机的调整还有各种CRRT机器的操作流程和报警处理;更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危重症的处理要点和临床思维;也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医师和护理老师: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的刘继海老师,知识渊博、善于分析的刘业成老师,临床思维敏锐、极具人格魅力的杨惊老师,端庄大气、工作能力极强的戴佳原老师,认真负责、工作一丝不苟的桂耀松老师,操作能力强、讲课深入浅出的崔庆宏老师,还有工作能力强、护理经验丰富的娇姐,性格温和、耐心细致的李萌老师,勤快、能干的晶晶老师,工作利索、对病人诚恳的莉莉老师、待人和善、任劳任怨的慧缘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带教老师,正是你们的工作态度和以身作则的作风让我这一年来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己,所谓见贤思齐。


我在协和待的第三个区域是急诊留观病房;这个区域可以说是充满挑战的地方,因为要独立管理病人,要独立处理病人的各种临床问题,需要每天不停跟进上级主治大夫的各种临床决策,需要直面病人家属,反复解释病人的病情、沟通治疗方案,所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沟通技巧;虽然压力很大,但我很有幸在这个区域遇到了临床经验极其丰富而又和蔼、善良的韩红老师和极具个人魅力的史迪老师。

韩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准确到位,每每遇到病情复杂难以决策的时候,韩教授对病情的把握和给予的临床决策都让人折服,而病人病情的迅速好转更是印证了韩教授的临床决策的正确性;

史迪老师是留观区域的主治,每天和史老师一起查房是我工作期间最享受的时刻,其对每一个病人病情的把握,对病人的每一个临床指标的熟知,对一些突发情况的有序指导,对病人家属的有效沟通,我只能站在背后不停的叹为观止,惊为天人、自愧不如;我想这种临危不乱、于迷雾中见真知的能力,没有聪明的头脑、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还有果敢的性格是难以达到今日的水准的,而这也是我辈后学者难以企及的。

在协和进修期间,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进修老师、规培老师,大家平时工作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分享遇到的疑难、有趣的病例,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杜铁宽教授更是为鼓励大家相互学习,组织了多次“进修生论坛”,由进修大夫分享各自在不同区域遇到的优秀病例,通过大家的不吝分享,既增加了进修生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大家学习的效率,而杜教授更是经常为进修生举行各种讲课,分享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他所讲授的知识点更是大家临床容易混淆、犯错的地方,其通过思路清晰地分析,让大家快速掌握重点知识,可以说是协和急诊带教中的一个闪耀点;所谓授之以方,这应该就是协和精神的一部分吧。


秋天是一个悲伤的季节,古人就有“悲秋”的情结,所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正如一首流行歌曲唱的那样: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在协和的一年,是我医生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年,当我即将结束进修生活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内心一直在问自己,协和到底给你留下了什么?除了抢救技术和临床思维的提高,我想协和给我印象最深的依旧是所谓的协和精神,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忘我精神,一种为了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一种对病人执着、对医疗工作严谨、对复杂的临床病情的不断探索的精神;正是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成就了协和精神。协和精神是一种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甚至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东西,但它却无时无刻地存在着,在医生站在床旁真诚的同患者交流的那一刻,在护师一边给患者翻身一边鼓励患者坚持的那一刻,在病人家属一变抹眼泪一边感激地握着医生的手的那一刻,在患者康复出院时和所有医护人员再见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那种叫做情怀的东西。


协和急诊,是所有急诊人心中的一座丰碑,能有幸在这里工作学习一年,着实是难得的机会。今天我就要离开了,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和奋战一年的小伙伴们 ,我会牢牢记住你们的脸,我会珍惜你们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 车艳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