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罗先生是深圳市中医院的双职工,他是检验科的检验技师,我是脾胃病科的护士。2019年是坎坷的一年,7月我父亲因冠心病放支架大手术的同时,罗先生的爷爷也因肺癌去世,因此常年在外工作的我们希望2020年能回老家陪家人过春节,特别是陪伴孤单的奶奶。我们非常感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批准了我们的假期。1月22日,我们带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回了老家。
1月23日,传来了武汉封城的消息,作为医务工作者,职业的敏感性让我们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我们随时待命,等待单位抽调人员支援武汉和市三院。到了1月26日(年初二),我们都“坐不住”了,看到疫情越来越严重,作为医务人员,很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怕单位有召唤赶不及时,于是,我们在1月27日(年初三)匆忙收拾好行李义无反顾返深了,把3岁的儿子留在了老家。
返深路上,穿梭在城市里,昔日热闹荡然无存,三三两两的行人戴着口罩匆匆路过。偌大的城市仿佛空城一般,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回来深圳后除了日常上班外,我们一直宅在家里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2月3日,医院发出了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通知,我和罗先生立刻不约而同报了名。罗先生是检验科首个请战的检验技师,他的职责是直接面对已感染和疑似感染患者身上取来的病毒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这个检测可以筛查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且给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隔离提供有力的证据,实验周期长,感染风险高,需全副武装穿戴防护装备,还要克服护目镜凝结的雾水和脸上被口罩勒出的血印。罗先生是行动大于言辞的人,明知风险却仍然选择做他该做的事情。自报名后就为出战经常练习穿脱防护服,为上抗疫一线做充足的准备。
当深圳零增长三天后,我们感觉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但局面的好转,并不意味着大局已定。2月21日下午,罗先生正式接到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通知。那一刻,他心情激动到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他说:“如今还有好多同仁在一线辛苦地抗战,病人也在遭受病毒的折磨,我终于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一起与病毒抗争,争取早日结束疫情。”他深知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容不得一丝疏忽,当天他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就直接奔赴单位,再次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学习关于疫情的其他注意事项。
罗先生接到通知后回单位练习穿脱防护服的情景
当晚我们将去一线战疫的事情告诉父母,他们虽然既惊讶又担心,但也能理解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支持我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老人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做好防护,保护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罗先生在深圳市三院报到的集体合照(左5)
出发前一天,平时不掌勺的我亲自下厨给罗先生做饭,他若有所思地吃了两碗,并跟儿子视频说:“爸爸明天要去打怪兽喽,打完了就接你回深圳。”儿子回应:“好啊,我早就想回深圳了。爸爸加油,快点打完。我想您和妈妈了。” 已经快一个月没见到儿子了,罗先生的眼睛有些湿润。出发当天我也要值班,不能给他送行,就提前在他包里放了一盒维c泡腾片。走之前,我反复交代他保护好自己,天天都要给家里报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虽然前面的路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一定会等到这座城市恢复她昔日繁华模样的那一天。
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科病区 高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