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仁心仁术】精于诚,凝心聚力让患者受益

发布日期:2022-05-11

(转自“深圳商报”)


深圳市民陈女士是一位民间舞蹈达人,在深圳的社区舞蹈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曼妙身影。谁能想到,13年前,她曾经被怀疑可能患上多发性骨髓瘤,原本平静的生活掉入了“黑洞”。幸运的是,在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张剑勇教授和团队的精心救治下,她的世界重新“阳光灿烂”。


大医精诚端于心,医患携手除病痛!在深圳市中医院,像陈女士这样曾经深陷绝望却又迎来“柳暗花明”的故事实在是不少。心怀仁术,惠泽人民。秉承“精诚、团结、传承、创新”的院训,该院医护团队精诚协作,在为患者打通通往健康与尊严的路上,用真诚的感情温暖饱受病痛煎熬的心灵,用精湛的技术和勤奋的工作呵护生命,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早在2008年,陈女士突发“怪病”。浑身关节疼痛让她夜不能寐。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基本无法自理。由于下颌关节肿胀疼痛,她张不开嘴,也没法吃饭。长期低热和无休止的疼痛,使她精神萎靡,倍感疲惫。她曾被认为患上了“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甚至行血浆置换治疗,但病情依旧进展。特别是被怀疑患上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陈女士的生活跌入了“谷底”。狡猾的疾病让她不得不在47岁就提前退休。直到2011年,慕名找到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张剑勇主任,陈女士的致病元凶才被彻查清楚。


在为陈女士诊治过程中,张剑勇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蛛丝马迹”中溯源。陈女士的关节肿痛明显,炎症指标一直很高,但结缔组织病相关指标呈阴性,关节影像学结果也不典型。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后,张剑勇作出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不难,但陈女士所患的属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不但血清学检查中类风湿因子呈阴性,影像学结果也不典型,明确诊断不易,考验着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作出综合判断,方能确诊。经过规范的治疗,陈女士恢复生活自理,她重又穿上舞鞋,再圆舞蹈梦。



张剑勇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在他看来,良医对工作要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畏生命”的感觉。这也是对生命尊重而产生的高度责任感。同时,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精,要有精湛的技术,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医学功底;第二是诚,要有良好的医德、高尚的品德修养,多与患者沟通,正本溯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 团结”不仅助力风湿病科飞速发展,也是让患者最大限度获益的“基石”。2000年开设专科门诊,2005年创建爱心俱乐部,2008年独立开科的深圳市中医院风湿病科,现在已经成为广东省重点专科。近5年来,这个科室接诊患者达12万人次,以风湿病病友为主体的爱心俱乐部也扩展到3000余人。在张剑勇的带领下,风湿病科团队的临床诊疗能力、科研教学水平、学术传承及影响力都获得了稳步发展,2016年还成功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风湿病团队,2018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主席单位,让风湿病患者不出深圳,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


转自:深圳商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