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慈稚草堂】小小年纪爱打呼噜,这到底是不是病?

发布日期:2021-08-17

医案:睡眠呼噜

宝宝睡觉总爱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最近,诊室来了一对母子,妈妈说,我家小宝老是在睡觉的时候打呼噜,而且经常流鼻涕,吃过不少药物,也只能暂时的缓解,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真是让人头痛。而且,小宝妈妈还带小宝去过医院检查,拿到了一份电子鼻咽镜报告,说小宝这是腺样体肥大。


那么,腺样体肥大又是什么疾病呢?


首先,腺样体也可以叫做咽扁桃体,一般情况下,是从出生就存在在人体中的,大概到6~7岁发育至最大,而到了10岁左右就会萎缩。腺样体肥大即是由于咽扁桃体受到周边邻近器官长期炎症的刺激,诱发其病理性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会引起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眠时憋气等症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若肥大的程度比较严重,甚至可以导致呼吸困难,急需手术治疗。对于仍未达到手术治疗程度的腺样体肥大,中医保守治疗亦极具特色。 腺样体肥大属于长期慢性疾病,缠绵难愈。


在中医的角度,古人有“颃颡”来形容人体的鼻咽部。《灵枢·营气》:“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颃颡不开,即是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咽通气不畅的情况。喉为肺之门户,肺开窍于鼻,五行属金,所以,病变脏腑多与肺金相关。其次,脾主四肢肌肉,脾虚生湿,水湿聚集,酿而成痰,停聚咽部,赘生肥大。此外,病变部位咽喉部其实也可理解为气之交汇处。《素问•太阴阳明论篇》:“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类经》言:“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咽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若适逢寒热交争之年,寒热之邪相互交战,在咽喉部胶结,使得咽中气机运行不畅,引发此病。


从小宝刚踏入诊室起,主任便发现他的脸色蜡黄蜡黄的,小手小脚也细细的。细细问小宝妈妈,得知小宝最近反复流清鼻涕,睡眠一般,晚上老爱打呼噜,脾气也稍有急躁,吃饭也不是吃得很好,小便正常,大便偏干。主任给小宝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小宝咽峡红红的,双侧扁桃腺II度肿大,咽后壁还可以看见一些粘脓性分泌物附着。


于是,结合小宝的出生及发病运气,辨证论治之下,喻主任选取了正阳汤原方合小柴胡汤加减给小宝服用,以调节脏腑,梳理咽喉中不能畅行之气。同时,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金之气也,故病在肺。肺居上焦,附近肩背,故俞应焉。)”的理论,加上鼻炎散穴位贴敷于双侧肺俞、大椎以配合治疗。此外,考虑小宝现在扁桃腺肿大,主任还给小宝用微针点刺双侧扁桃体。(具体操作可见(【慈稚草堂】孩子咳久后扁桃体肿大消不下去?中医有妙招)


复诊的时候,小宝妈妈很开心的跟主任反馈,小宝明显的睡觉打呼噜的症状减轻了,也不常流鼻涕了。惊喜的是孩子脸色比之前红润,胃口也比之前转好了。


《医学原理》卷五所言,“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五行中,脾属土,而土生金,脾与肺的关系就像是妈妈和孩子一样,如果孩子生病了,妈妈也有可能被孩子所累,而导致生病,这就是所谓的子病及母。所以小宝不仅出现了与肺金相关的打鼾流涕症状,还有吃饭不香,大便干结,脸色蜡黄的表现。


撰稿作者: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马永易 

指导专家: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喻闽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