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它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典型症状:
1、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的第一主诉。初期多为非持续性地轻中度疼痛,休息可缓解,受凉时可诱发。
2、加重疼痛:随着疾病的进展,疼痛可能首先影响上下楼梯或蹲下起立动作。疾病进展到中期时疼痛症状会进一步影响到平地行走。晚期可以出现持续性疼痛,明显影响活动,甚至影响睡眠及非负重活动。
3、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炎早期影响膝关节活动不明显,多表现为膝关节长时间固定姿势后改变体位时短时间不灵活感。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度下降,称之为“晨僵”。一般晨僵持续时间短,多在30分钟内,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关节活动可能明显受限,甚至导致残疾。
4、关节畸形:早期畸形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软骨层变薄、月板损伤脱落或骨赘增生等变化都可导致膝关节出现明显内翻、外翻、旋转畸形。膝内翻畸形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畸形。
内翻畸形示意图
5、关节肿胀:部分膝关节会因骨质增生或关节积液会出现关节肿胀。
6、骨摩擦感(音):关节软骨有减少关节摩擦力的功能,当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时,关节活动会出现关节摩擦的感觉或嘎吱作响,称之为骨摩擦感(音)。
7、肌肉萎缩:晚期患者会出现持续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从而引起关节无力。患者行走时常会感到腿软、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以下原因可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1.老龄化: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在老年人中常见。然而,检查证实在一些老年人中并不发生,因此骨关节炎并非衰老后的必然结果。
2.软骨合成细胞与基质合成代谢平衡被破坏:在关节软骨中软骨组织包围在蛋白多糖基质中,细胞、基质及润滑液的性质改变均可引起骨关节炎。
3.关节力学改变:关节软骨超负荷应力(超重、肥胖、剧烈运动等),可造成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减震作用减弱;若半月板、韧带损伤,形成膝关节不稳定,均可引起膝骨关节炎发生及发展。
临床上多通过以下几个影像学检查方法来明确膝骨关节炎的诊断:
1、 X线平片 2、关节造影 3、CT检查 4、MR检查
X线检查:X线平片为最常用的骨关节影像学检查技术。在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和变形、边缘性骨质增生和骨桥、关节面下囊性变、关节内游离体、钙化、骨质破坏和疏松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价值。
CT和MR检查:CT主要用于骨质和关节间隙的显示、三维重建等。MR可作任意切面的检查,成像参数多,所含信息量大,特别是可清楚地显示关节内的各种结构,如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和滑膜等,并可显示骨髓内的信号改变。
关节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的情况,如关节内的韧带、滑膜和软骨表面的情况,并可作某些关节镜下的治疗。但关节镜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对关节周围病变的显示则有很大的限度。
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1. 近1月膝关节疼痛
2. 有骨摩擦音
3. 晨僵≤30min
4. 年龄≥38岁
5. 有骨性膨大
6. 有骨摩擦音
满足1+2+3+4或1+2+5或1+4+5者可诊断
临床+放射学标准
1. 近1月膝关节疼痛
2. X线片示骨赘形成
3. 关节液符合骨关节炎
4. 年龄≥40岁
5. 晨僵≤30min
满足1+2或1+3+5+6或1+4+5+6可诊断
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一病区 廖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