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硬、畸形、功能障碍,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膝关节是较好发的部位。
膝骨关节炎早期症状:
1)膝关节僵硬:尤其在晨起时僵硬感明显。
2)关节肿大变形:关节退化时,关节滑膜发炎,关节间隙积液增多,造成肿胀,使疼痛加重
3)膝关节活动受限,运转不自如。
膝骨关节炎晚期症状:
1)膝关节活动会发出喀嚓声或其他的摩擦音。
2)关节畸形,常出现明显的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
3)膝关节活动受限,屈伸角度进一步减小或出现角度固定。
这些年一直在家照顾家庭的66岁刘阿姨,由于长期做家务,膝盖逐渐出现了关节疼痛。她原本没当回事,只想着擦点药油舒缓一下就好了。结果有一天爬楼梯的时候,右边膝盖突然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家人知道后赶紧陪她来了深圳市中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和初步检查,发现患者右膝关节屈曲挛缩内翻畸形(俗称“O型”腿),体检压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内侧间隙,右膝关节活动度10-90°(正常是0-135°),这是膝部骨关节炎的症状。王立新主任医师予拍DR右膝关节正侧位、右下肢全长位片,评估患者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
根据DR显示,刘阿姨的右膝关节内翻畸形明显,髌股关节面间隙基本消失,属于重度膝骨关节炎。
由于刘阿姨年纪大又是重度骨关节炎,医生建议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更符合刘阿姨的实际情况。
此次手术中,较常规关节置换难度较大,在内翻膝手术中,属于最难的,原因是刘阿姨关节内翻畸形明显,截骨后会出现关节内侧较大范围的结构性骨缺损,术前手术组已做好周密的设计,胫骨内侧骨缺损大,首选充分利用截除的自体骨行结构性移植填补骨缺损+克氏针固定骨块,这样既节省了患者费用,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体骨量;若自体结构性植骨欠缺,再考虑使用金属垫块(每块价格大于1万元)保障胫骨内侧平台的牢固、稳定性的2套手术方案。
与患者详细沟通后,患者表示同意,后送手术室行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安返骨一科病房。
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第一天即可扶助行器下地。
术后1个月复查,刘阿姨扶助行器行走良好,膝关节无明显疼痛,稍有沉重感,复查右下肢全长位及侧位见植骨的骨块有骨痂生成,骨块可愈合,假体位置合适,未见松动。
那么,膝骨关节炎是什么样的病呢?又需要如何治疗呢?
膝骨关节炎的成因:
在膝关节的三个间室中,膝骨关节炎的特点是一个间室受累严重,其他两个间室只轻度受累或病变发展缓慢,而受累严重的大部分为内侧间室。
内侧间室的受累会产生关节内的持重应力分布改变,导致力线不平衡,这种内翻畸形会增加内侧间室软骨上的压强,超过软骨承受的范围,引发一系列软骨磨损和炎症的恶性循环,形成内侧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
阶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术式多样,需根据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去阶梯型选择外科治疗。这样才能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创伤和社会成本。
中医经典有云:“上工治未病”,意思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最好的医生,这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最高原则。
骨关节炎预防措施有:
1)尽量避免身体肥胖,防止加重膝关节的负担,控制体重。
2)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工作时下蹲(如汽车修理工)最好改为低座位(坐小板凳),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
3)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
4)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参加剧烈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
5)骑自行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骑车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应加以克服。
6)膝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
7)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人,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能力,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一病区 廖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