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成年人群当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以上,相当于3亿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多少少饱受着睡眠障碍的折磨,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甚至彻夜不眠。或许我们尝试了各式各样的办法,比如睡前洗热水澡、温水泡脚,睡前喝牛奶,甚至吃安眠药,都收效甚微。
甚至有些人通过喝酒来达到入睡的效果,确实在一开始确实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喝酒后会觉得身体舒畅,心情轻松,甚至昏昏欲睡,也是基于这点让他们认为睡前喝酒有助于入眠,并在日后贯彻,也让更多人的相信通过喝酒帮助睡眠确实是个好办法。但事实是这样吗?
睡眠分为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睡眠),我们正常的睡眠周期是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平均90分钟。
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睡前喝酒表面上似乎对睡眠有益,实际上却可能干扰睡眠,扰乱我们的整个睡眠状态。酒精对人体的最初作用是诱导睡眠,缩短入睡时间,使人在短时间内昏沉欲睡。但它减少了快速动眼(REM)睡眠期,影响睡眠素质。快速动眼的睡眠期是被认为能恢复健康的阶段。睡眠周期的扰乱直接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同时饮酒后睡觉容易出现异常双脑波模式,即δ波和α波活动模式同时出现,虽然δ波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好的深度睡眠,但同时出现α波会抵消大脑为了恢复所做的努力,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变差。
如果我们的睡眠规律性地遭受睡前饮酒的干扰,特别是长期干扰,那么日间的身体健康和诸如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将会受到明显伤害。而且长期饮酒助眠,人体很快就会对初期的酒精量免疫,即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强,导致助眠效果的减弱。为了维持效果,只能不断增加饮酒量,有可能会对酒精产生依赖性,引发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同时,酒后入睡也有大几率会因为受酒精影响而舒张的咽喉肌肉,出现打鼾情况,特别对于肥胖的人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有猝死风险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所以出现睡眠问题最好到专科找专业的医生咨询,万万不可以饮酒等极端方式促进睡眠。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关天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