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如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每天15时,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陈某,男,76岁。1991年7月18日初诊。
【发病过程】
胃痛史30余年,屡次经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1991年7月10日病理诊断:(胃窦)黏膜慢性炎。除高血压、动脉硬化外未发现其他病变。
【首诊证候】
每在餐前则胃脘隐痛,稍进食则胃脘胀,恶心嗳气,纳呆便溏,神疲乏力,体重46kg,身高175cm,体重指数(BMI)13.388,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
【辨证论治】
诊断为胃脘痛·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治以健脾补气。处方:黄芪30g,党参、白术各20g,炒香附、姜半夏、延胡索15g,陈皮、炙甘草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二诊:8月25日因家住广西来深诊病不便,上方共服30剂,近旬未再见胃痛,纳食增加,胃脘胀减,体重增加1kg,见患者老恙已入坦途,余为庆贺,以上方稍为增损,嘱其服30剂,可用电话联系后决定调治策略。患者于10月8日来电喜报胃痛未作,纳食正常,有时仍有神疲乏力。嘱其用高丽参10g炖服,每周1次。于1992年春节前电话拜年,听其声音嘹亮,中气十足,获悉其痛一直未作,体重增加共5kg。我高兴地祝贺他老病得愈。他诚恳请求我提供有关保健知识。我欣然把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所教诲“凡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和平恬淡,气血周流……病安从来”诠释告知。他听后高兴万分地说:“得此一教,胜过千金”。
【按语】
医者要有菩提普救之念,以拯救苍生为天职,渔于保健防疾之良法,益于一方,胜于治愈其病。不少患者都感言,从中意外得到的保健知识,可靠易行,是用钱买不到的护命之宝,我深感其勉励之言是对医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尽力而为,这是“医者,父母心”的内涵。本病例获效有赖于参芪等健脾补气之功,其中高丽参大补元气不仅能拯救重疴,又能治疗迁延难愈之症。
科普指导:陈福如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