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率高于成人,应引起足够注意。
一、怎么看待糖?
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产能营养物质之一(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应该均衡地摄入。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
表1 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分类和组成
根据上表中的分类可以看出,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几乎所有的糖类都会接触到,水果中的果糖和果胶、甘蔗中的蔗糖、牛奶中的乳糖、菌菇中的海藻糖、洋葱中的低聚果糖、含淀粉的主食(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以及不需要胰岛素代谢的糖醇(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接触到的糖非常多,获取也非常容易,也就是说,作为三大产能营养物质的糖类,日常饮食中不容易缺乏,反而还很容易摄入过多。那么区分“好”糖和“坏”糖就很重要了。
二、减糖减的是哪些糖?
食物本身含有的糖,如主食、蔬菜、水果、菌菇类等,就是“好”糖,当然也是要在合理均衡摄入的情况下,可以为我们提供必需的能量,来维系我们的健康。而添加糖,可以称之为“坏”糖,也是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糖,我们减糖要减的就是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不包括食物天然含有的糖,常见的添加糖包括白糖、砂糖、冰糖、红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玉米糖浆、糖蜜、蜂蜜、浓缩果汁等。2015年WHO指南推荐“添加糖”最好在总热量的5%以下,对于每日摄入2000千卡的成人来说,就是小于100千卡,相当于每日不超过25g。2016年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控制添加糖类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多数含糖饮料含糖量在8%-11%,以含糖量10%为例,喝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就摄入50克添加糖了。其他还包括糖果类,蜜饯类,膨化食品类,雪糕冰激凌、饼干、蛋糕类,调味乳制品类,速冲粉糊食品类,果酱、蘸料类等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中指出,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游离糖摄入有42.1%来自于含糖饮料和乳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三、过量摄入添加糖的危害
小时候老是听大人“恐吓”,小孩子不要吃太多糖,牙齿会长虫,虫会把牙齿吃掉,过量摄入添加糖的危害其实我们从小就有耳闻。过量摄入添加糖、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肥胖或体重增加的发生风险……
虽然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水平不高,但作为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含糖饮料消费人群比例及其消费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高糖摄入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青少年糖的摄入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四、如何减糖?
1.能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避免摄入添加糖当然最好,烹调食物时不加白砂糖、冰糖、红糖等作为调味品;用白开水替代含糖饮料;拒绝奶茶及其他含糖零食等。有人会说,没有甜食的生活是没有快乐的,所以其次的方法是,我们要学会选择,控制每日摄入量。
2.能够做到的减糖措施:
①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每100克固体食品或者100毫升液体食品中糖含量≤5克,可以标注为“低糖”;每100克固体食品或者100毫升液体食品中糖含量≤0.5克,可以标注为“无糖”或“不含糖”(这里的糖指单糖和双糖的总和)。
②学会阅读食品配料表。看排序:选配料表中添加糖排序靠后的食物,配料表按含量由高到底排序,越靠后说明添加量越少;看长短:配料表越简单越好;看添加糖名称:添加糖的种类越少越好。
③以居家就餐为主。餐馆里或外卖里很多菜品都加了较多的糖去烹饪,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红烧肉、番茄炒蛋、拔丝地瓜、甜汤等等,点餐时需要适度。
综上,儿童青少年非常容易接触到添加糖,这就要从小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尽早教会孩子自己看食品的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主动拒绝高糖食物。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营养学报, 2021. 43(02):第102页.
[2].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WHO Guidelines Approved by the Guidelines Review Committee. 2015,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 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201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李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