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血脂异常离你多近?3人里面有一个!!关于血脂的这些知识你务必知道!

发布日期:2022-07-09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酯如磷脂的总称。血脂广泛存在于人体,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其中甘油三酯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与疾病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他的还有磷脂以及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达到40.4%,且呈现上升趋势。


体检中的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如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就称为血脂异常。各项血脂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呢?


一、血脂报告解读

1.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由于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值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对这个指标比较关注。TC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LDL-C精准。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年龄与性别:TC 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TC升高。

(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2.甘油三酯(TG)

TG 水平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血清TG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当TG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各项中最危险的一种胆固醇,是一种“坏胆固醇”。因为它是将血液中的脂肪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一种运输工具,其体内含量越高,被运送到血管内皮中的脂肪就越多,血管就会变得越厚、弹性越差,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最危险的因素。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常被称为是“好胆固醇”,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即胆固醇逆转运,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载脂蛋白A1(Apo A1)

血清Apo A1可以反映HDL水平,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临床意义也大体相似。


6.载脂蛋白B(Apo B)

血清Apo B主要反映LDL水平,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Apo B血症而LDL-C浓度正常的情况,提示血液中存在较多小而密的LDL(sLDL),所以,Apo 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7.脂蛋白(a)[Lp(a)]

血清L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其水平升高患冠心病的风险也明显增高。


8.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

非‑HDL‑C是指脂蛋白中除HDL以外含有的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已有国际血脂指南将非‑HDL‑C列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将来或可取代LDL‑C成为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靶标。

非‑HDL‑C的计算根据定义,其计算公式为:非‑HDL‑C=TC﹣HDL‑C。


  • 非‑HDL‑C 包含所有ApoB 脂蛋白颗粒携带的胆固醇,较LDL‑C能更全面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非‑HDL‑C可通过计算所得、经济、稳定,非‑HDL‑C尤其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TG、极低LDL‑C患者中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具预测价值。
  • 我国人群的非‑HDL‑C目标值在中低危人群是<4.1mmol/L,高危<3.4 mmol/L,极高危<2.6 mmol/L;超高危人群的非‑HDL‑C 目标值应<2.2 mmol/L。



各血脂项目测定数值的表达单位按国家标准为mmol/L,国际上有时用mg/dl, 其转换系数如下:TC、HDL-C、LDL-C:1mg/dl=0.0259 mmol/L;TG:1 mg/dl=0.0113 mmol/L。


二、血脂水平异常的切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



注: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三、血脂水平异常的筛查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实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健康体检也是检出血脂异常患者的重要途径。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


  • 20~40 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 40 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 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 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需要定期检查血脂的重点人群有:


  • 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
  • 存在多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四、非空腹血脂检测更推荐

空腹是指受试者在接受静脉采血或检查之前至少禁食8 小时。但正常人1 天中实际处于空腹状态的时间很短,空腹采血的检测结果反而不能反映人体真实状态。因此,目前医学界越来越重视非空腹的检测结果,特别是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可能更准确反映机体的代谢情况,更适合用于预测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与“空腹”相比,“非空腹”检测更方便初次就诊而未空腹的患者;降低儿童、年老体弱者或糖尿病等特殊患者由于空腹饥饿产生的潜在风险;降低早晨集中空腹抽血高峰时期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最重要的是非空腹血脂水平能反映人体血脂总负荷的真实情况。


非空腹血脂检测适用于以下人群:


  • 需要立即检测血脂的人群;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 确诊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 儿童、老年人、妊娠女性、糖尿病患者、
  • 因胸痛急诊和正在进行稳定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患者。



空腹血脂检测适用于下列人群:


  • 非空腹TG>5.0 mmol/L的患者;
  • 已诊断为高TG血症的患者;
  • 恢复过程中的高TG胰腺炎患者;
  • 开始服用可引起高TG血症的药物等。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了血脂报告的解读、需要筛查血脂的重点人群,也讲解了非空腹血脂能更准确反映机体的代谢情况的原因。后续,我们将重点讲述血脂的营养治疗及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Hussain I, Patni N, Garg A. Lipodystrophies,dyslipidaemias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Pathology, 2019,51 (2): 202‑21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5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非传统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 56(4):405-421.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