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名医医案】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52岁林女士:因“发现血压升高2月余”,于2012年四月来诊
【发病过程】
患者2个多月前因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晕,呈昏沉感,无天旋地转感,自测血压161/88mmHg,持续半小时,无眼前一过性黑矇,无耳鸣、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等,经休息后上症改善,复测血压正常。此后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头晕反复发作,伴心烦,易紧张、担心,易发脾气,入睡困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每测血压均高于140/90mmHg,经他人开导、休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症状改善。但上症反复,遂至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门诊就诊。既往无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
【查体】
血压157/90mmHg,心率85次/分,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心肺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心电图、脑电图、甲功3项、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理测评:SCL-90总均分3.5,抑郁因子分2.97,焦虑因子分3.66,躯体化因子分3.17;宗氏抑郁量表(SDS)50分,提示无抑郁症状;宗氏焦虑量表(SAS)65分,提示中度焦虑症状。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
高血压病
【心理状态】
焦虑状态
【兼容方法】
本例的症状体征有情绪反复,头晕,呈昏沉感,伴心烦,易发脾气,易紧张、担心,入睡困难。
【排除方法】
将头晕反复发作,昏沉感等躯体症状从该例的焦虑障碍诊断标准中剔除。
【病因方法】
躯体症状和体征是躯体疾病或者心理疾病或者治疗引起。该案例中,头晕反复发作的病因常见于高血压、眩晕类疾病,本患者既往无心脏疾病等病史,心电图、胸片未发现器质性问题,故排除心脏原因。高血压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患者易发脾气,易紧张、担心,入睡困难,心烦等属于焦虑状态所致。
【替代方法】
入睡困难是焦虑所致紧张、担心的替代症状。
【治疗】
中药汤剂治以平肝潜阳为法,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加减,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川芎。
辅以中医语言治疗、音乐治疗、中药足浴、放松气功、情志相胜法等中医情志疗法。嘱患者调节情绪,适度运动,未予降压药。
1周后复诊,仍失眠、心烦,入睡约2~3小时,但头晕、紧张、担心等症状稍有改善,测血压143/85mmHg,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加酸枣仁30g、知母10g,柏子仁15g,珍珠母20g。
2周后再复诊,上症改善,复测血压135/78mmHg。此后门诊随诊调整药物约2月,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心理测评:SCL-90总均分1.41,抑郁因子分1.40,焦虑因子分2.5,躯体化因子分2.12;宗氏抑郁量表(SDS)43分,提示无抑郁症状;宗氏焦虑量表(SAS)58分,提示轻度焦虑症状)。多次复测血压基本正常,日常生活、社交不受影响。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本患者所患属于“眩晕”范畴,证属肝阳上亢。此患者发病前与家人争吵,此属情志太过,即易恼怒,易化火化热,使肝阴暗耗,阴不制阳,内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肝之阴血亏耗,不能濡养心神,心失所养,故见难以入眠。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亦为本病之征。本病病位在肝,病性为本虚标实。
治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加减,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川芎活血;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效。
1周后复诊,仍失眠、心烦,入睡约2~3小时,但头晕、紧张、担心等症状稍有改善,测血压143/85mmHg,考虑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血不足,肝阳上亢,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加酸枣仁养血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心除烦,柏子仁养心安神,珍珠母定惊安神。
本病病位在肝,根源在肾
早期偏于肝火上升,肝阳偏亢;中期由于阴虚阳亢,可逐渐发展为肝肾阴虚;后期由于阴损及阳,常表现为阴阳两虚。风阳上扰证属高血压病早期,故治法取平肝潜阳。治疗选用天麻钩藤饮为基本方,此方是近代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的名方,有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用于肝风内动之眩晕。
本例配以音乐疗法起到了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从而能够调节人体血压,使血压平稳下降的机制。中药足浴能调和周身气血,平肝潜阳。中医语言治疗高血压病机理在于使患者精神放松,解郁结之肝气,使气血顺、五志和,五志和则脏腑安,五脏安和而眩晕愈。
中医心理治疗不干扰人体正常的代谢过程,不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从改变个体生活方式入手,寓娱乐、运动、营养于治疗之中,增强体质,调理情绪,通经活络,保持阴阳平衡于一体,从而改善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25%~54%。患者易发脾气,易紧张、担心,心烦均为焦虑的表现,失眠症状则为继发表现。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
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
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改善不良行为习惯,控制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应戒烟戒酒;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多摄取含锌、钙、低盐、低钠、低脂的食物;
●多参加有氧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相关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降压途径,对于临界高血压和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理治疗非常适宜。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由药物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使患者树立对高血压治疗的信心,从而更加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虢周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荣获“岭南名医”、“南粤好医生”、“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深圳市医管中心最佳医生”等称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学术带头人。作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的创始人,30多年一直坚持临床一线,在神经内科的基础上,率先在国内中医院创办了心理专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率先提出“临床状态医学”的学说、理念和方法。
郑重申明:
「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虢周科、关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