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民伯近3年来被“疝事”折磨得苦不堪言。
2016年底,64岁的民伯在无意中发现自己站立久了右侧腹壁腹股沟区鼓了个包,按压上去软软的也不怎么痛,平躺下去包块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腹股沟疝,建议他手术治疗。
时间一晃2年过去了,2019年7、8月间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负重搬运东西,左侧腹壁腹股沟区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近2个月来,民伯咳嗽不止,右侧包包也变大了,还伴有下腹疼痛不适,平躺下去包块也不消失,需要用手慢慢按揉才能消下去。
在邻居的介绍下,来到了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寻求治疗。入院以后,医生检查的时候发现了民伯第三个疝病的存在。
问诊时,医生建议民伯做一次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因为医生怀疑他近半年来出现的上腹部不适、反酸和咳嗽是另外一个疝病—食管裂孔疝在“作祟”。果然,高分辨食管测压结果提示:食管裂孔疝,下食管括约肌和膈肌分离超过3cm。
医生告诉民伯因为他年岁渐高,腹壁肌和膈肌薄弱、退化,加之从事增加腹压的搬运工作导致一人三疝,虽然同时发现一人三疝的情况不常见,而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症状才刚刚开始,日后他年老体弱食管裂孔疝只会越来越大,食管裂孔疝伴发的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症状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建议他在做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同时接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容易误诊误治的常见病多发病,而食管裂孔疝又是所有疝气中最”狡猾“的,它不像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和造口疝等发生在腹壁表面的疝病一看就知道,食管裂孔疝藏在胸骨后方,还特别喜欢在胸腔和腹腔之间跑来跑去地和医生玩”躲猫猫“的游戏,很多检查手段都不容易将它诊断出来。
民伯说:还好这次在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胃肠腹膜肿瘤外科专业组住院治疗,经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问诊,做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一眼识破食管裂孔疝这个“隐形的杀手”!
民伯还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中了解到:在没有腹腔镜技术之前食管裂孔疝修补术需要开胸或开腹,如果同时完成三个疝的修补手术则需要下腹部做2个小切口,上腹部做一个大切口,不仅腹部不美观,而且手术创伤很大,出血多,患者恢复慢。
最后他经慎重考虑后同意接受医生的建议: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
手术由赵江宁副主任医师主刀,利用腹腔镜技术3个多小时完成三个手术,不仅腹部没有大切口,三个手术,只在腹壁上留下五个5mm小切口,2个1cm的大切口,术后几个月后腹壁几乎看不出任何瘢痕,美观性好,术中出血不超过5ml,术后6小时可以下床活动和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民伯就出院了。
对于腹股沟疝同时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接受一期联合疝修补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完全腹腔镜微创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分离腹壁皮肤肌肉的径路,术后康复快、患者痛苦小;2、一期联合手术同时有效地修补了3个部位的腹壁腹腔解剖学缺损—双侧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针对食管裂孔疝手术如果只单纯做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而不做胃底折叠术,术后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反流病复发率明显升高,为了将疝复发几率降至最低,医生同时又为民伯做了另外一个保障措施—胃底折叠术。
温馨提示:
1、义诊限号20个,计划参加义诊的市民请编辑短信“胃食管反流病义诊预约+姓名+性别+年龄+简要病情”至手机:13686490330(赵江宁医生)、13009753579(李侁医生),当日就诊次序以现场确认次序为准。
2、请带上病历资料和胃镜、咽喉镜、上消化道造影、支气管镜、食管动力检测和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等检查报告前来参加义诊。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外一科胃肠外科专业组 赵江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