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慈稚草堂】肾病综合征事不小,中医中药来帮忙

发布日期:2020-07-08

小凯(化名)今年7岁,最近长胖了不少,爸爸妈妈很开心,觉得宝宝终于长肉了。有一天,妈妈却发现小凯眼睑肿了,觉得不太对劲,带去医院瞧了瞧,检查发现尿液中尿蛋白很高,医生说:这个有可能是肾病,得住院做检查。住院检查出来了,医生说:小凯这个是肾病综合征,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小凯妈妈很担心:除了激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医生说:现代医学中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另外还可以加上深圳市中医院传统的中医中药呀!


那么中医中药对肾病综合征有什么作用呢?

喻闽凤主任来解答:小儿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2-8岁小儿,其中以2-5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多数患儿经恰当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儿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预后欠佳。

对于肾病,中医认为主要是脾肾虚,夹杂风湿热之邪气,《诸病源候论、水通身肿候》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认为水肿乃肾气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家长看护小孩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发现小儿水肿,反而会觉得小儿胖了不少。比较明显的症状是眼睑浮肿。有些小儿发病后便是因这个症状而带来就医的。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减少激素类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中医药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一、辨证施治口服中药宣肺、健脾、补肾

小凯全身水肿,稍乏力,泡沫尿,舌尖红,苔白厚,脉浮。《景岳全书.肿胀》提出:“犯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关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所以口服中药宣肺、健脾、补肾。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肺利尿,清热解毒;五苓散加减,理气化湿利水,燥湿运脾,同时补益肾气。有些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迁延难愈,西医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这类型的肾病在病因病机上常虚实夹杂,热、毒、虚、瘀交互为患,中医治疗在补益肺脾肝肾的同时兼顾热毒血瘀,紧扣病因病机治疗。


二、中医适宜技术增强疗效

除了口服中药外,临床上辨证使用艾灸的办法可以达到温阳利水的目的,促进水肿的消退。《黄帝内经》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灸法既能补虚,又能泻实。凡益于虚证的艾灸操作为补法,凡益于实证的艾灸操作为泻法。对于脾肾阳虚的水肿病人,施用灸法温经通络,可激发阳气,祛除水寒之邪,升举下陷之气,振奋脏腑气化功能。

小凯湿毒浸淫予内,损伤肾阳。艾灸太溪、三阴交、地机、足三里、水分、左阳池、中脘、命门,水分为任脉之穴,有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功;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运脾胃之效,培补脾土以治水。左阳池为三焦之原穴,为三焦经阳气发生之处。阳气生则气机运行,沟通表里之气机,促进水液出入,消除水肿。配合中药,可促进病情康复。



三、饮食调护促进康复

正所谓药食同源。《黄帝内经》已告诉我们饮食、起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于水肿的患儿,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适当多食清热利水之品,如赤小豆鲫鱼汤;脾肾湿困者应多食健脾利湿之品,如茯苓、山药、芡实、薏苡仁等;忌食生冷、辛辣、肥腻之品。


撰稿作者: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张艳

指导专家: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喻闽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