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手护脊柱】28岁就穿上了尿不湿?控制不住、打喷嚏时或无知觉漏尿,中医有办法!

发布日期:2020-09-05

病例1:林女士,28岁,顺产2胎,产后5个月,现有咳嗽、喷嚏、蹦跳等动作时出现漏尿。

病例2:黄女士,76岁,近2年来明显尿频、尿不尽感,伴有漏尿,全天小便次数多达20余次,夜间严重影响睡眠。

病例3:李女士,56岁,子宫全切病史,近年来常出现不自觉状态下漏尿。内裤常处于潮湿状态,外出需要垫棉垫。


病案分析:以上3位患者都有共同的漏尿现象,但发病机理却各有不同。年轻的林女士因为顺产过程造成盆底肌松弛无力从而当腹压加大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黄女士表现为在尿频、尿急时出现漏尿,是膀胱功能障碍为主的急迫性尿失禁,同时伴有尿不尽症状显示膀胱位置改变,指诊符合临床症状提示膀胱后壁膨出;李女士因子宫全切术,术后膀胱解剖位置改变及术中手术影响造成盆底脏器的支撑系统及膀胱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不自觉漏尿。


在诊疗过程中发现3位患者虽有不同,但亦有相似之处,大家都有骨盆前倾的问题。当骨盆处于前倾位置时,盆底的正常悬吊系统力线发生了偏移,不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影响了盆底的张拉结构。明确了患者的疾病特点后就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首先调整患者骨盆位置,扶正框架。




林女士是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目标在于盆底肌的功能恢复,通过盆底肌筋膜手法予释放孕期及生产时的肌肉压力,激活各层盆底肌并配合功能锻炼,漏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黄女士予盆底手法调整膀胱位置,改善盆底内环境,配合经阴道电刺激促进膀胱功能,患者尿频症状显著改善,由原来的20几次减少到10次左右,控尿能力提升。


李女士予盆底脏器松弛术调整耻骨膀胱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张力及膀胱位置,激活盆底肌,治疗2-3次后患者自诉内裤干爽,偶有漏尿,配合电刺激后治疗效果满意,嘱患者进行居家盆底肌功能锻炼,目前症状维持良好。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被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定义为尿液从尿道口不自主渗漏或排出的一种尿控失常状态。根据尿失禁的不同表现美国妇科泌尿协会(The American Urogynecologic Society,AUGS)将UI分为14种类型。


据文献报道,尿失禁发病率为60%左右,子宫全切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为30.9%。尿失禁虽然不像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随着患者尿控能力的丧失、社交活动障碍的出现,患者的自尊心严重受挫,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可能产生尿道感染、会阴刺激等不良后果。


既往对于尿失禁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严重的往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对盆底学科的深入研究,发现盆底电刺激、盆底肌筋膜手法以及中药、针灸、正骨手法对于治疗尿失禁有着显著的疗效。这也改变了以往众多中老年女性认为漏尿是没得治的窘境。


所以患上尿失禁的女性朋友也不用过于担心,但记得要及时前往专科就诊。


供稿: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 张柳娟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 林远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