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马上出发!
医生,医院门口有人晕倒了!
这天,医院的门口忽然传来一道急促的呼喊声。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迅速作出反应!医护人员紧急携带抢救物品,立即前往现场救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医院东门门口地上半躺着一位面色苍白的孕妇,正在焦急地呼救。医护人员匆匆赶来,一边安抚孕妇并将她抬上车床,一边电话通知产科及儿科值班医生做好接诊准备,齐心协力将这位孕妇送到急诊抢救室。伴随孕妇痛苦的呻吟,胎儿已露出半个头。医护人员沉着冷静,安抚孕妇并指导孕妇该如何用力,紧急准备产科急需的物品。“胎儿娩出!”这话一出,产妇悬挂的心落地,门外焦急等待的家属也放下心来。
此时,产科及儿科医生已经到位。医生一边清除新生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一边清理新生儿的皮肤。随着医生进行复温及拍打新生儿足底等刺激,新生儿很快发出了洪亮的哭声。产妇和孩子的安危牵动人心,见到母子平安,医务人员也松了口气。
这位孕妇已经临产,出现规律性宫缩伴阴道流水的症状。刚才这一幕还是很危险的。如果救治不及时,会有母儿感染的风险,甚至有脐带脱垂,胎死宫内的可能。
一、发生急产,应对措施如下:
1.立即找相对干净的地方平躺,同时呼叫“120”。等待期间不要用力屏气,要张口呼吸或做吹蜡烛的动作,尽量延长产程,等待医护人员到来。
2.如在等待期间已诞下新生儿,要注意给新生儿保暖。
3.未来得及消毒的话,等待医护人员消毒外阴,娩出胎盘,无菌技术处理新生儿脐带,根据情况配合医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待医护人员做完初步检查后,配合医生进行会阴、软产道损伤情况检查以及伤口的缝合。
二、孕妇到临产期时,需注意什么?
● 注意观察孕妇情况
定时数胎动,注意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流水情况,注意有无头疼、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 补充高能量的食物
临产期必须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才能有良好的子宫收缩力。因此,需进食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牛肉等优质蛋白。但应避免甜食等摄入造成胎儿巨大难产。
●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倦,养精蓄锐静候分娩。
● 适当运动促进生产
特别是想要顺产的孕妇,可以每天适当走动,帮助骨盆扩张。
● 每周定期进行产检
预产期临近时,孕妇需每周定期产检,确保母亲和胎儿安全。特别是经产妇,一旦发现羊水破了,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阵疼痛感来袭,就需要马上到医院待产了。
三、目前孕产妇管理提倡全生命周期建册,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把中医中药贯穿于孕前备孕调理,孕期保健及产后康复全流程中医特色服务。
1.孕前调理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预防医学及综合治疗。在门诊患者中,许多就诊患者的要求是孕前调理,这也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概念产生于《黄帝内经》,治未病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易经》里说,万物化生的前提是阴阳。若阴阳失衡,孤阳寡阴则不能妊娠。治未病即调节阴阳,调节虚实的过程。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孕前中药调理,调节阴阳,调节虚实,提高妊娠率。
2.孕期保健
怀孕是每个女性经历的特殊阶段,对于孕期保健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中医认为通过正确的调理和养生,可以提高母体健康和增加胎儿的营养和吸收,宝妈和胎宝一起健康成长。中医认为妊娠女性阴血不足、脾肾两虚、冲气上逆,妊娠病治疗需治病与安胎并举,孕期中药治则为:补脾肾、调气血、调冲任,使脾肾健旺,气血和调,本固血充,则胎可安。对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滑胎,胎萎不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好效果。
3.产后康复
由于妊娠和分娩给女性身体带来了一定损伤,产褥期妇女频繁出现身体的各类不适。中医认为产后女性特点多虚多瘀,主要是由于分娩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加之外感六淫、产后情志不畅、饮食不洁、房劳所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治疗,中药调理,中药封包熨烫,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雷火灸、砭石灸、针灸治疗,可调理及治疗产后各种疾病,如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缺乳、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等。
四、中医适宜技术在产科疾病中的运用
1. 艾灸至阴穴理气活血纠正胎位。
2. 揿针埋针(合谷、三阴交、次髎)配合中药保产无忧散软化宫颈,促进顺产。
3. 雷火灸、砭石灸补气培元,行气活血。
4. 中药热奄包穴位(子宫、中极、关元)贴敷理气止痛,培元固本。
5. 温通方沐足温经通脉止痛。
6. 耳穴压豆(内分泌、心、肝)益气填精,养血生脉,疏肝理气。
7. 妊娠剧吐可用姜敷内关穴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8. 产后口服补中益气汤配合盆底康复锻炼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产科 管雁丞、刘玉,急诊科 曾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