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作为一种热门的居家养生保健项目,其实是由中药足浴疗法发展而来,属于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传统的中药足浴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选配适当中草药煎、煮成热水液后浸泡双足。足部存在各种反射区,与人体脏腑器官相对应,药物可通过对足部皮肤表层黏膜、穴位、反射区的作用,来疏通双足经络,从而促进气血运行,以达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的目的。本法透皮吸收,有效成分不经胃肠破坏,不增加肝肾负担,与内服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等优点,因此受到广大患者青睐。
当中药足浴疗法走入日常生活保健时,我们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汤液选择】
1.温开水直接浸泡:热力作用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下肢末梢血管,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可改善失眠、消除疲劳。
2.艾叶浸洗液泡脚:艾叶性温,味辛苦,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可祛湿止痒,具有很好的抗菌、抗过敏作用。适用于虚寒导致的腹痛、痛经、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慢性支气管,以及足部皮肤瘙痒等疾病;但要注意,阴虚内热者忌用。
3.生姜浸洗液泡脚:生姜性微温,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手足不温、中焦虚寒呕吐等;实热证及阴虚内热证者忌用。
4.红花浸洗液泡脚:红花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冻疮及皮肤皲裂,也适用于寒凝血瘀痛经者;孕妇忌用。
5.对于一些关节疼痛、痛经和失眠的朋友,建议坚持泡脚治疗,针对这类人群,深圳市中医院有安眠洗剂、温经通络洗剂、舒筋活络洗剂等复合配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浸泡时间】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时间过长,下肢末梢血管过度扩张,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不良反应。泡脚的最佳时长为15至30分钟,不宜超过40分钟,每周3次为宜。
【温度控制】
以自身体感不烫为宜,常规温度40℃左右,不宜过凉过烫。
【特殊人群泡脚需注意】
①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低血压等疾病及高龄人群不宜长时间泡脚。
②足部皮肤有外伤、烫伤、炎症、破损、渗出者不宜泡脚,避免感染。
③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经病变会导致对温度感知差,应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④女性经期是否能泡脚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咨询医师。
⑤过饱、过饥、进食状态下均不宜泡脚,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
泡脚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中药足浴疗法作为一种简、便、廉、验的外治法,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也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但不建议个人盲目使用,可于医院专科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参考文献:
郑慧敏, 李健. 中药足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3(12):75-77.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宋紫薇